11月4日上午,中国—中亚科技减贫合作交流培训在我校启动。本次活动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旨在通过研讨交流、适用技术推介、培训学习、实地调研等内容,搭建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科技减贫合作的机制和平台,促进双多边在科技减贫领域的经验共享与务实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减贫专项合作计划在中亚国家落地实施。
为期3天的交流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国内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农业企业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
活动组织方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培训。通过专题报告系统展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及科技减贫在其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典型经验。7个科技减贫案例重点分享科技助力县域特色产业成为脱贫攻坚支柱产业的实践做法,以及中国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走出去”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线下参会人员将赴陕西富平县的柿子、奶山羊等特色产业基地,现场考察科技创新有效赋能减贫产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本次活动组织单位针对中亚国家农业产业,征集遴选了80项科技减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包括粮油作物、园艺林木、畜禽养殖、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农机装备与农产品加工等五个类别。活动现场推介了其中的10项技术成果。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王强、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白崇军、我校常务副校长韦革宏以及中亚五国特邀嘉宾出席开班式并致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主持开班式。中国国际减贫中心副主任接萍作了《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与经验》专题报告。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