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凤岗漫忆】青春的印记与成长的礼赞

编者按: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党委宣传部整合所属多个学生记者队伍,于2015年3月28日成立了凤岗通讯社。通讯社学生记者们在部领导的支持与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出现在教室、操场、图书馆、实验室和田间地头,活跃在校运会、招聘会、杨凌马拉松、暑期社会实践、迎新、农高会等大型活动中,他们细心感悟,用文字、镜头和声音记录,在学校新闻网、校报、广播台、微信、微博、抖音号等多媒体平台展示学校师生校友奋进故事,为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繁荣注入了青春力量,也为学校落实“三全育人”提供了“凤岗样板”。在凤岗通讯社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特设「凤岗漫忆」专栏,刊发学生记者们的回忆文章,重温那些难忘的岁月,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欢迎历届凤岗通讯社成员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从西农本科毕业五年,如今也即将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在凤岗通讯社的经历,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慨万千。


13390016157692152.jpg

杨韩在北京大学学习


今年恰逢凤岗通讯社成立10周年,回忆往昔,心中满是温暖、怀念与感恩。

初入凤岗通讯社,我被分配到影视记者部,参与了街访栏目、校园十佳毕业生的采访、军训MV《骄傲的西农少年》的策划与制作,随后负责了《一周一师》栏目等。

那时的我,怀揣着对新闻事业的热忱,对未知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街访工作让我有机会深入西农的各个教学楼与学院楼,与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同学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发现记录西农校园每天发生的事。每一次采访与对话,于我而言,都是一次对自己、对西农全新的探索。


13390016220357965.jpg

杨韩在学校新生军训现场采访


在凤岗通讯社,通过校园十佳毕业生的采访,我不仅对西农各个学院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在心里埋下了向优秀看齐的种子。在采访中,面对着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那一刻,我被深深触动,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西农为我们提供的无限可能性,并借助凤岗通讯社尽可能把这种感受与能量传递给每一个西农学子。

对于我自己,在本科毕业时,也实现了曾经的期许,顺利推免至北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3390016020317013.jpg

杨韩在北京大学参加活动


而《一周一师》栏目,则是我在西农的学生记者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栏目挖掘了一批奋斗在教学一线、爱岗敬业并得到师生公认的好老师,通过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西农教师的风采,也激发了学生对于老师的尊重和爱戴。为了做好这个栏目,我会提前构思好问题与框架,去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在教育一线的点点滴滴。那些关于老师们坚守、关于奉献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也让我对镜头里和镜头外的老师充满了敬意。

记得采访农学院的李学军教授时,他用质朴的话语讲述着自己对教育与科研的热爱,讲述着与学生相处的温馨瞬间。采访在欢声笑语的交流中结束,然而我久久不能平静。那些故事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这个栏目的决心。我用视频与文字记录下这位教师的故事,将教育的魅力与温度传递给西农乃至社会的大众。

凤岗通讯社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我遇到了一批亲切专业的老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选题,一起熬夜剪辑、赶稿、夜宵,一起分享采访中的趣事趣闻,经历了无数个难忘的瞬间。

在凤岗通讯社的日子,我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也收获了彼此最珍贵的友谊。

感谢凤岗通讯社,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与伙伴,让我拥有了如此绚丽多彩的青春岁月。


13390016187102493.jpg

杨韩在学校新生军训现场采访


愿凤岗通讯社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以笔为翼以墨为彩,讲好更多西农的精彩故事,在这里祝凤岗通讯社10周岁快乐!祝母校西农越来越好!

作者简介:杨韩,中共党员,我校动物科技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现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优秀科研奖、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义翘神州奖学金、优秀医学生奖学金等。

编发:初晓菡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