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5日,校党委宣传部将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名称更换为“师生园地”,继续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2020年6月,我有幸以研究生助力团成员的身份,被派驻合阳县王村镇挂职。王村镇建档立卡户有1500余户,扶贫工作任务较重,是全县重点帮扶乡镇之一。根据镇党委安排,我协助其他领导负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不懂方言怎么工作?
初到王村镇,镇党委副书记分配我一些录入数据、撰写新闻稿等基础性工作。作为一名文科生,这些工作对我来说得心应手。这些十分枯燥且难度系数较低的工作,让我躲进了“舒适圈”,一躲就是一个月,直到第一次主题月活动召开。
主题月座谈会上,学校扶贫办王增信老师说,“你们人文的学生要思考自己在基层能做什么?”那一刻,拷问直抵内心:我在这挂职半年,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既没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技术,又不会设计农业园区规划,难道我挂职的6个月就只能当一名文字员吗?录录数据,写写新闻稿……
人无实干难以成事,于是我开始跟随同事下乡入户做调研,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就从我包联的贫困户入手。然而,第一次走上“前线”就“败下阵来”。
我跟随南王社区的辛书记走访包联的贫困户张阿姨,想了解她的情况。可惜,语言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犹如一只猛虎,挡在我基层实践的路上。最后,只好求助他帮忙翻译。
这次经历对我触动很大。听不懂群众语言怎么开展工作?挫败感油然而生,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个文字员——只会做纸面工作。对于常年在外求学的我,在恶劣的环境,在艰苦的生活“挺”一阵就会过去,适应一段时间就会习惯,但想攻破合阳方言这道“终极关卡”,确实有些令人头疼。
苦学合阳方言
合阳方言属陕西关中方言的分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中的古音古语,节奏偏快,让我这个南方人在有限的语言储备里怎么也找不到具体“指向”。语言的鸿沟似乎把我和周围人远远地隔在两端,彼此都在努力表达,可谁都没听明白对方,每次只能拜托同事帮忙,既耽误了群众的时间,又影响了同事的工作。
有位同事还打趣我说:“小朱镇长,得给你配个翻译员啊!”听到这句话时,我羞愧极了。于是,我开始跟自己较劲,下定决心势必攻破合阳方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听不懂方言,那我就从多与人沟通开始。于是,我主动到便民服务服务大厅“练听力”。一遇到来办事的群众,我立刻全神贯注的开始随堂“听力测试”。遇到听不懂,再向同事请教,逮着机会就和单位周边的群众“唠”,与本地同事拉家常,慢慢地,我发现我能听懂合阳方言了。
一次值班的时候,我接到了一通来自渭南的电话。镇上中王村的一位大姨因家中老人赡养问题与家里亲戚发生矛盾,甚至亲戚对其大打出手,虽说报了警,解决了一时的矛盾,但家中老人的赡养问题迟迟没有解决。了解情况后,我立即联系信访办的同事帮助协调解决。
后来,大姨还专门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事情有人来处理了,那一刻,莫名的成就感不自觉涌上心头。我略有些小骄傲的同上次打趣我的同事说:“合阳方言6级听力我不敢说,4级我肯定是过了!”
一根黄瓜与幸福花
攻破合阳方言后,我在镇上的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对于身处基层的同事来说加班熬夜是常事,下乡入户是常态,而我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苦”。
但是基层工作只有“苦”吗?在我的挂职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今天收到了一根黄瓜,开心!”。这根黄瓜是我包联的贫困户张阿姨给的。当时收到张阿姨的黄瓜,我既开心又有点难为情。开心是因为自己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难为情是因为这段时间,我除了嘘寒问暖、解释宣传政策之外,确实没能帮上什么忙。
在一次下乡调研中,我了解到尧头社区栽种600亩的金银花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伊始,存在写项目规划书、品牌起名、商标设计、技术培训等问题。结合合阳文化、王村镇镇情、尧头社区特色,我帮助设计了“莘扶花”的品牌名称,联系团内成员刘千瑞设计品牌logo,撰写金银花项目简介。
我还请园艺学院马建祥老师、林学院马亚团老师开展技术培训,对接食品学院雷宏杰老师帮助研制金银花饮料等,在学校与合阳共同举办的展销会销售金银花产品,2个小时内帮忙销售金银花产品1000元以上,让金银花成为群众的“幸福花"。
在基层这个广阔平台上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我只感叹时间过得太快,6个月时间太短。5个月前,我拷问自己“能为王村镇带来什么?”现在我深信,我得到的远远胜过我给予的,这段收获“壮我筋骨,长我才干,鼓我后劲”,是我毕生的财富。
作者:朱文超,人文学院2018级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生
编辑:贾屹博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