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2008年,我考入母校林学院林学专业,2012年至2018年在林学院生态学专业硕博连读。现任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副县长、火烧店镇党委书记。
在西农求学的十年时间,我与西农的体育馆结下了深厚情缘,我在这里以新生身份参加了3次开学典礼、以毕业生身份参加了2次毕业典礼,做兼职辅导员时,又带领研究生参加了2次开学典礼、2次毕业典礼,这个地方见证了我求学路上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今天,当我再一次站在这里,历历在目的过往点滴全部涌上心头,是母校的悉心培养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是老师的辛勤付出培育我们成才成长。
校友尹鹏先在毕业典礼上发言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西农全体校友对辛勤耕耘、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对多年来于无声处育春蕾的母校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青年、给青年写回信,号召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2018年博士毕业后,我没有留在繁华的都市,也主动放弃了去哈佛大学深造的机会,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到秦岭腹地的留坝县工作,我从村支部副书记干起,先后经历村支部书记、镇党委书记等多岗位历练,时至今日,是在这座山里扎根的第四个年头。
尹鹏先与烧房坝村村民交谈(靳军 摄)
有人常常问我:一个博士生扎根在乡村多年,让你放弃留学机会的勇气从哪来?支撑你工作奋勇争先的力量是什么?求学十年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我的答案都是“西农精神”。
毛主席曾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知识我们可以不断学习,能力我们可以不断锤炼,但精神才是我们走出校园,拓在我们身上抹不去的烙印。每当我读到赵洪璋院士等一代代西农人扎根杨凌、胸怀社稷,为开创中国农业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的光辉事迹时;每当我想起他们脚踏黄土、情系三农,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的感人画面时;每当我学习他们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用亲身实践诠释出的高尚品格时,我都热泪盈眶,激动万分,这是多么朴实无华,振奋人心的精神啊。
尹鹏先在留坝县火烧店镇烧房坝村询问村民王小平父子香菇生产销售情况(靳军 摄)
工作时间越久,我对这种“精神”就越有更深刻的认识,它是母校给予孩子们的希望和寄托;是学子们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得过且过的品行和气节;内化于心,它是情怀、是境界、是追求;外化于行,它是扎根、是奋斗、是超越。
在西农精神的指引下,担任村支书的两年时间里,我们累计发展食用菌213.2万筒,总产值超过800万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累计改造板栗林1967亩、栎类林6050亩、种植猪苓2万斤,我们率先完成了全县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发“博士菇事”干香菇品牌,在央视网向全国网友推介农特产品。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车为村里的好朋友接亲,为村民拍摄全家福,带我的家人在村民家里过年。
在担任镇党委书记以来,我们带领全镇干群努力奋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省级首批三产融合示范园、省级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等多项荣誉一年内先后落地火烧店镇。今年我们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开展“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建设”,推动“秦岭三农书院暨温铁军工作室”落地,创新开展“购米包地”活动,实施“新村民计划”,有力有序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试点,力争将火烧店镇打造成全省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尹鹏先在谋划烧房坝村香菇发展(靳军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同学们,过了今天,你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要陆续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相信大家迈出的每一步都会踏踏实实、坚韧不拔,我之所以这样自信,就是因为我们有早已根植于心的“西农精神”,这是我们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也许有的毕业生会服务于其他行业,但无论如何,不以基层为业也请成为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人;不以农业为生也请保有胸怀社稷、情系三农的境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想这风就是“西农精神”,这“青云”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蓬勃发展,再书华章!祝愿老师们桃李满疆、幸福安康!祝福同学们事业有成,前程似锦!
编发:李雅芳
编辑:魏静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