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当晨间清透的风从我的面颊无声息地拂过,我抬头向上望,那梧桐叶在风中作舞,一叶两叶,万叶千叶,声音回响在耳畔,如偌大音乐厅里合奏的交响曲。四下寂静无人声,太阳虽已从地平线升起,可温暖的阳光还未穿过树叶将我包围,我在此静坐等候它的光临。
在北校区即将建成的新图书馆旁,有一处名叫“读书平台”的地方,究竟有多少个早晨我在此度过,我已记不清了。在风中摇曳的梧桐树叶,那无声的红桥和桥下曾盛放过的道不出名字的绛紫色花,甚至那曾停在银杏树梢上眺望着远方的灰喜鹊,都会记得我曾来过。
这里有西农最静的早晨,我是从这里开始感受西农的。
这儿的清晨虽静,却不是全然无一人。每逢我带着热气腾腾的早餐走去,我总能遇见一些熟悉的面孔,我虽同在这里停留的其他人无什么话语,可我还是感到一种无声的默契,互不打扰,但这清晨的静谧与轻盈,我们共同分享着。可间或一两句交流,会将这里沉睡的空气打破,却添了些人声言语的暖意。
冬天时若是逢上一个无课的早晨,又恰好是一个晴朗的天,我会漫步来到这里,坐在太阳光恰好能照射到的长椅上,闭着眼睛感受冷空气之外的阳光带来的温暖。
清洁工人在这时也会来到这里,清扫落下的梧桐树叶,除了扫帚拨在梧桐叶上的声音,这里依旧宁静。我还记得又是这样的一天,这儿只有我和她两人,我低头读书,她携着一本书向我走来,“同学你好,那边椅子上放了一本书,应是谁落在这儿了,你能不能帮忙问问,好归还回去”。我翻开书的扉页,上面留有姓名,我知道我有办法找到。我告诉她我会还给书的主人,她笑着点了点头,继续扫远处的梧桐叶去了,我望了望她忙碌的身影,心里想到点什么,又低头看向我的书了。
春夏时这里到处开满了花,我更愿意抽时间到这儿坐一会儿了,吃早餐或是看书,散步或是听音乐。月季在清晨时同牡丹一样,蒙了湿露,似还未从沉睡中苏醒。花开的实在太多了,色彩的重叠交错间,汇聚成热烈的海洋,仿佛是用重彩油画棒在这园子毫不吝啬地涂抹了几笔,实在好看,我常常看到许多镜头对准了这景色。
可那天我也没想到我能为别人记录下花开的美景。那日我依旧坐在长椅上,远处有常客在练太极,我吃着我的早餐,一切如常。一位老者从红桥走来,“你好,可以帮我在那儿拍几张照吗?”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过去,那边的花开得正明艳又清爽,我欣然答应。我猜老人是我校的退休教师,有种说不出的亲切。他端正又放松地立着,微微笑着望着我举的镜头,多美的景,我不忍变换角度多拍了几张。随后他又从上衣口袋里取出来眼镜戴上,请我再拍几张,我笑着照做。他心满意足地向我道谢,我笑着摇了摇头,目送他缓步离开,那一整天的心都轻快无比。
临近期末,为了备考,我常常到读书平台背书,那里有不少同学,大家都手捧一本书,或坐着,或踱步在大槐树的绿荫下,出声忘情地读着背着。夏日的太阳毒辣,可到底是树荫下,也不曾感到烈日的炎热。阳光穿过繁密的枝叶落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风吹过,地上的影子也摇曳起来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听着这般的读书声,我的内心格外踏实。
一年过去了,时令变换,花开叶落,我还是常到这儿来坐一会儿,感受西农的静,感受来自西农人的真诚与温暖。我慢慢爱上了这儿的清晨,这儿的梧桐、银杏与月季牡丹,还有这儿的人,这拥有无限生命力的西农。
作者简介:吕佳悦 语言文化学院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编发:何玉芳
编辑:祁巧云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