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7月6日,细雨如纱,我们踏入火地塘试验林场,开启为期一周的实习。在这片静谧的山野中,与动物们的热闹相遇之外,那些静默生长的植物同样书写着秦岭的独特故事。
寻芳,步步轻盈勿扰
火地塘的林间小径旁,东方草莓的红色果实点缀在绿叶间,像散落的宝石。不同于人工培育的草莓,它的果实小巧却饱含山野的清香。同学们俯身轻触,生怕惊扰这份自然的馈赠。
不远处,莛子藨的伞形花序低垂,仿佛在聆听溪水的絮语。
莛子藨的花
向阳坡地上,魁蓟的紫红色花朵傲然挺立,茎秆上的尖刺是它抵御外敌的铠甲。有同学想靠近记录它的姿态,却被老师轻声提醒:“保持距离,它的刺可不好惹。”阳光下,魁蓟的影子斜斜投在碎石间,与风共舞。
光叶高丛珍珠梅则显得更为慷慨。它的圆锥花序成片盛开,洁白如雪,远望似山雾凝结。实习小组在平河梁林地测量时,被这片“雪原”吸引驻足。
探秘,自然容貌多样
溪流边的潮湿岩缝中,陕西紫堇悄然绽放。它的淡紫色花瓣如蝶翼般纤薄,稍不留意便会错过。一名同学拨开杂草时偶然发现,立刻招呼同伴:“快看!这可能是秦岭的特有种!”大家围拢过来,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生怕遗漏这转瞬即逝的美丽。
仔细拍照记录 左锦徽 摄
溪畔的泥胡菜展现了另一种生存智慧。它的基生叶片呈莲座状展开,茎顶开出淡黄色小花,虽不起眼,却是秦岭湿地的常见“居民”。同学们蹲下身,发现其叶片背面布满细绒毛,触感柔软,仿佛山野的温柔低语。
草甸上,红车轴草簇拥成片,球形的粉红色花序在微风中摇曳,与白车轴草相映成趣。一名同学对比两者差异时发现,红车轴草的叶脉纹路更深,且花序更密集。“它的蜜腺能吸引大量传粉昆虫。”老师补充道,“是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红车轴草的花
而在林缘阴湿处,落新妇的粉色圆锥花序高高挺立,如烟火般绚烂。它的茎秆布满腺毛,在阳光下晶莹闪烁。有同学打趣道:“这大概是秦岭的‘仙女棒’!”老师笑着提醒:“别被它的美丽迷惑,腺毛可是它防御虫蚁的‘秘密武器’。”
制样,匠心必不可少
在教室里,同学们正专注地制作植物标本。"标本制作是保存植物记忆的重要方式,"老师示范着标准流程,"采集时要保留完整根系,压制时叶片要展开......"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整理着植物的枝叶,将其平铺在标本纸上。有人发现叶背的纹路在灯光下格外清晰,立即用放大镜记录细节;有人专注调整花序角度,力求展现最自然的形态。
白车轴草标本
经过干燥处理,白车轴草的青翠渐渐褪去,但形态被完美保存。贴上标签的那一刻,仿佛定格了秦岭夏日的一个瞬间。"以后看到这个标本,就会想起采集时草丛里的露珠。"有同学在记录本上写道。
秦岭的植物不语,却以最坚韧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智慧。火地塘的每一株草木,都是自然的课堂,教会西农学子谦卑与敬畏。当青春的脚步与山野的呼吸同频,这片土地的故事,便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作者简介:李瑞麟,园艺学院园艺专业2024级本科生
左锦徽,园艺学院茶学专业2024级本科生
编发:陈欣悦
编辑:陈启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