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古今中外,群星闪耀。孔子如一轮明月照耀松间,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自省”、“克己”、“慎独”、“宽人”的君子之风跟随着中华文化延绵不绝,渗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我们尊孔子为“圣人”,也将其思想奉为圭臬,高风亮节是我们的标杆,“君子”之风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无独有偶,尼采思考一生,不顾千夫所指,在纷繁人间寻一方角落,还未落下笔锋便已经开始沉思,最终他引燃了自己,成为了自己心中的“超人”,划破万古长夜。
千百年后,我们再读孔子之“君子”与尼采之“超人”,打破国度与时代的间隔,留下自己的思考。
孔子与尼采
孔子倡导人应该成为“君子”,应该有高洁的品行。人应该时刻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审视是否符合并遵从道德的原则。犯了错误时,“君子”应当“诸己”,这是“自省”;日常生活中品行高尚的人应该对自己有诸多克制和约束,做事情时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这是“克己”;“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就是说,就算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这便是“慎独”;而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宽人”。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品行上能达到这四点要求,就可以称之为“君子”。
在这里,“君子”这个形象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固定的标准。我也常常用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可也不尽如意。就拿“慎独”来说,引用到当下的生活场景中,我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想“克制”自己来认真学习,可每次都是被手机游戏“拐走”了大脑,一玩就是一整天。只有在同伴互相监督上自习的时候,这个情况才稍有好转。每每如此,我的“精神洁癖”便使我厌弃那个一整天的不自制、不自律的自己。因为在我最初的设定中,我将会有一整天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于是在第二天,我会陷入到深度的自我唾弃和自我怀疑中,循环往复,无限徘徊,最终只有赶制deadline的结局。这看似是一件平平无奇的小事,但其中的底层逻辑确是普遍的:设置一个自认为完美却在能力要求之外的目标→无效执行→宕机→“自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了尼采的“超人”思想,逐渐从他的思想中找到了“自我救赎”方法。尼采所提出的“超人”并不是“superman”无所不能的意思,而是“overman”,超越之人。它更强调的是一个“超越”的过程:人的一生是从动物到超人的艰辛跋涉。人是连接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一根绳索。人之所以伟大乃在于他是桥梁而不是目的;人之所以可爱乃在于他是过度和没落。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出了对超人思想的解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对“超人”的两个比喻。
尼采的第一个比喻:超人就是大地。他在文中这样说,“忠于大地吧,不用相信那些跟你们侈谈超脱尘世的人,他们是调制毒药者,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忠于大地”,就是告诉每一个想要“超越之人”要接地气,实事求是;同时也包含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个比喻是说:人很重要。
尼采的第二个比喻:超人就是大海。他在文中这样说,“人是一条不洁的河,要能容纳不洁的河流而不致污浊,人必须是大海”。这句话是要让我们挑战和征服灵魂中的不洁和痛苦。
生活中会充满不完美和不完善,如果要求自己去做一件完美的事,得到的结果就是使自己蔑视自己的污浊。在面对这种生活的不完美时,有人会选择随波逐流,如在《认识建筑》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在过去奉为金科玉律,“我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自身在生物学和进化论层面的根本性构造,也不会意识到我们自身的历史性。然而事实上,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孤立的瞬间之中,我们的生理构造中有巨大的时间深度在延续”,我被这种宏达的叙事所打动,看似逻辑完美的一切真的就是正确的吗。
这句话看似在为我们不完美、不自律的种种行为找依据,告诉我们携带着进化初期的精神和心智残留,这些残留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和情感。可尼采却有不同的观点。尼采认为苦与乐不该是二元对立的,不该是跷跷板的两端,你在这头按下多少,那头就会翘起多少;不该是你避免了多大的痛苦就能获得多大的快乐。
苦和乐该是一个袋子里的球,痛苦的球越大,袋子越大,快乐的球也能越多;快乐越多,你承受的痛苦也越多。同理,在面对生活的不完美时,我们要求自己越完美便会越痛苦,但在这种痛苦中,我们会逼迫自己日益趋近完美,这便是超越了之前的自己,“超越之人”,成为超人的核心要义。
尼采的超人思想不尽数被后人认同,有人认为它被纳粹的吸收,偏离正道。可见仁见智,不可同语,从一些伟大的思想中汲取一些养分,滋养心灵,是我们每个人都乐意看到的。
孔子的“君子”思想,是一种静态的圣人品格,它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内心纯净之人心中的标杆;尼采的“超人”思想,是一种动态品格,是每个人在成为“君子”之前必备的个人修养。所以我认为,己欲立为“君子”而必先达“超人”。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心中的“超人”,愿“君子”之风永存不朽。
作者简介:张惠兹 语言文化学院英语2003班
编发:何玉芳
编辑:黄绚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