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从选导师开始,我就大概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读相关专著和看有关论文,到现在也不敢确定自己未来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但是热爱可抵山海漫长,越努力越幸运,我不想沦为智能时代的“新文盲”,在AI(人工智能)面前失去独立思考和主动选择的能力。好几个老师都给我们说研究生论文要特别重视,但同时他们也不止一次的说理解我们非全日制的学生很累,日常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假期还要上课学习,甚至有人猜测我们读研就是为了一个学位、一纸文凭......
不知道别的同学怎么想,但读研是我年少时的梦,而且我希望这个梦还不止于此。因为那份异乡工作的经历,我太清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以为看到了整幅地图其实不过是一种假象罢了,但是走出去来上学就不一样了,大片的未知会给我一个清醒梦境,我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也能感受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多么尊重个性、包容异样,老师们更会允许我慢慢的向下扎根、向阳生长,这一切都让我确信在这里是光肆意的发,水随意的流,我可以自由的生长。
“人的眼界是需要外来的力量帮忙拓宽的”,和导师聚会的时候,我因工作繁忙未能早点从单位出发,再加上路途遥远,迟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一路上我都特别焦虑,距离越近越不安,再联想到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所引发的一连串问题,我甚至心生退意,不敢面对现实。
到目的地后本想拜托服务员单单略指方向,我好整顿心情,向导师同学道歉,哪知服务员火速把门拧开,一句“进去……”我就被同学热情地拉到了座位上,只听见老师还说“你也不容易,4分钟换乘了一班高铁……”。后面导师还询问我的工作情况,悉心教我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我终于发现是我多虑了,老师并不会像我的领导那样没搞清楚状况就把我骂的体无完肤,相反他对我更多的是关怀、宽容和理解,即使平常的事,也会在微信上一遍又一遍引导我,给我讲解,教我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发现……
一句句平实的话语带给我的是平滑温暖,一条条长长的文字消息又绘就我的“研”途底色,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推测,以后跟陈靖老师学习的路上还会发生很多感动的故事,它们都会成为我思考问题的坐标、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更好走向工作岗位的通道、实现自我的途径,倘若没有这些,光有一个研究生文凭会有很多遗憾吧!
朱宏斌老师在课堂上说:“我们的校训是诚朴勇毅,而我们的学生则是诚朴有余,勇毅不足”,或许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关吧,在异乡基层工作的日子里我总是被看低,莫名受到当地人言语羞辱,这种羞辱成了我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伤害我之所爱,说我的家乡哪都不好,哪怕我的家乡教育、经济发展不错,人们的文化素质也不低。那个以前行动力很强,喜欢帮助别人、愿意主动妥协去融入集体的我被他们彻底“踩平”,一度陷入极端的混乱中,不但时刻紧张的生活着,而且是只要我工作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出产生谁都不是好人的错觉,加重了我的问题。
不过,我也被很多领导、同事和朋友善待过,他们夸我“《秋染庆阳》,文笔不错”,“厉害啊,这项工作我分管,全靠你了”,“优秀哈”等等之类的,因而,我觉得“勇毅不足”或许也成为了我一个心灵的港湾。离开家和学校后我们不得不要锻炼生存的智慧,勇毅要看时机,还得掌握一个度,最好是等你真的成了一个眼里有剑、手中有刀,心中有佛的人时再做。与当下的我而言,我更愿意想院训,这是我目前能做到一点的,校训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些耀眼,不过我期待在西农有更大的成长,在这里学会人生需要的勇毅。
很庆幸,求学路上我一直都有图纸,或快或慢,或稳中求进、或全靠运气,总之从没有停下来过,一笔一笔描画,越来越清晰,时常坚定的站到地平线上踏实奋进。即便是离开校园四年,依旧没有放弃求学梦,跃入人海的日子我被现实磨平了棱角,没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却在短短的时间里领悟了不少道理,如今再启求学路,早已身披盔甲,还好有学院的接纳,书记的问候、老师的关心、教师的叮嘱,以及导师的用心指导……
路是走出来的,过程有时就是结果,如同溪流汇成江海,每一滴水都有自己承载的意义,坚持走才有可能将路越走越宽,相信经过在西农的学习之后会重塑出一个新的我。温暖而静谧的秋阳轻拂过博览园里的所有草木,秋风自由自在的从北校区图书馆门前吹过,整个杨凌街道路边的落叶飘飘洒洒像蝴蝶飞舞,美景如斯,还好,我来了。
作者简介:拓雅丽,人文学院2024级非全日制农村发展专业研究生
编发:孙楠皙
编辑:张彦杰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