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我的师父叫新宇,我们一同从事播音工作。
当年,新宇师父引领我踏入北校区三号教学楼五楼广播台的大门时,郑重说道:“我们广播台,是有传承的!”自那刻起,我便称他为师父。说来也巧,我和师父同属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他高我一级。在成为师徒之前,我们虽为师兄弟,却素不相识。
若要追溯我们的相识,还得往前推一些时日。
刚上大一时,我尚不知师父是动科学院艺术团团长,他负责当年校运会我院出场开幕方阵节目。我十分感激积极参与方阵的自己,正因如此,才有幸结识师父。
段树楠(左)在采访苏丹籍留学生阳光(中文名)
运动方阵蒙古舞:学长你看我行吗
那是一个与无数普通方阵晚训并无二致的日子,方阵负责人要选拔几个在阵前跳蒙古舞的男生,我踩着175厘米的身高线,在选拔中“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加入阵前表演队。就这样,我成为了跳舞队伍中的一员。那时的我尚不知,轻轻拍向负责人肩膀的这一下,竟叩开了与师父的师徒缘。
跳舞节目有诸多人员指导,其中背景音乐一直由师父负责。我很好奇他用什么工具处理音频,每次BGM(背景音乐)需要调整,他总是胸有成竹地说一句“我剪辑一下”,随后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后来我才知晓,师父用的是广播台的Cool Edit音频剪辑软件。
很快,我在方阵中认真学习、刻苦训练的表现被师父看在眼里。方阵结束后不久,师父突然找到我,问道:“你对播音感兴趣吗?”于是,历经三轮面试,我踏入了校广播台大门,开启了新闻播报工作。
资讯三百秒,谁都跑不了
每一位通过面试的新人小白,都要借助我们最短且最简单的单人新闻节目《资讯300s》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潜力、有毅力坐在正式节目的话筒前。尖音、口水音、吞字、唱腔……尤其是口水音,毫无播音知识系统学习经历的我,深受这些问题困扰。我的师父更是“狠话”连连:“你的口水音,听得我都忍不住想笑,跟放鞭炮似的。下次节目要是还不行,就别干了。” 别看师父话说得狠,教我播音技巧时,那可是既耐心又专业。我也学得认真,没过多久,就成功完成了我的《资讯300s》首秀。
那时的我,满心激动,独自站在广播台的露台上,耳朵听着自己的声音在校园里回荡;脸颊感受着微风轻轻拂过;眼睛望向蓝宝石般澄澈的天空;心里欣赏着旧图书馆郭沫若题写的字迹;脑子里回忆着远处八号教学楼上金灿灿的“诚朴勇毅”四个大字。我深知,我成功了,我正式成为校广播台的一员!从那以后,每周有两天,我都要前往广播台录制第二天中午的《听天下》节目。
在小小的录音间里,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结识了更多可亲可爱的小伙伴,生活也渐渐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亲爱的读者,您要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我师父的耐心指导与鼓励。
段树楠在录音室录制节目
学习上进生活丰富,师父帮助我来兼顾
由于我和师父同属一个学院、一个专业,日常学习生活背景相同,我们之间的交流沟通比其他同事更为频繁。师父不仅在广播工作中给予我悉心指导,在专业课学习上也对我帮助良多。因为专业相同,师父传给我很多专业资料;在科创实践方面,师父会为我推荐合适的导师;进行体育锻炼时,师父会带着我,与其他学长一同打篮球......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师父对我的帮助极具规划与指导性。
今年是凤岗通讯社成立10周年,我很幸运能在本科最后阶段,赶上我社成立的周年纪念。也请允许我用这段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我和师父新宇的故事。没有师父的提携,我无缘见证凤岗通讯社成立十周年;没有师父的引荐,我不会结识这么多可亲可爱的老师和同事;没有师父的帮助,我的大学生活也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在杨凌求学的这四年时光里,我与这片土地日夜相伴,观赏皑皑太白,俯瞰膴膴周原,凝视渭水汤汤,聆听凤鸣高岗。这样充实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师父的关心与帮助,离不开广播台每一位老师和同事的指导与陪伴。你们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像素点,却共同拼凑出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广播台的墙上有一行大字,它使我铭记——我曾是一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工作者。
我骄傲,我是西农青年;我骄傲,我是凤岗青年。祝福凤岗通讯社:十载耕耘结硕果,九秩教稼启新程!
若篇幅不受限,我想在此附上致谢名单,感谢:新宇师父、杨老师、辻弌、Coconut、shadow.、耿大爷、董无厘头、嵩下守纱、纯欲胡萝卜、刘大头、51、ddl做完了吗、一粒尘埃、丽亚、jeff等。
作者简介:段树楠,中共党员,陕西西安人,动物科技学院动科2104班本科生,凤岗通讯广播台记者团社音频组骨干记者,曾获“外研社·国才杯”“理解当代中国”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英语组综合能力赛项校赛铜奖、第十九届英文原声电影配音大赛校级二等奖、大学生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大赛音频类优胜奖。现考研至西北大学医学院。
编发:刘佳倩
编辑:朱若璇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