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情感驿站】青春奉献一脉相承 ——拜访我校退休教师李世林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在感恩敬老的金秋十月,我与我校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走访慰问我校退休教师李世林。

首先,退休教师李世林对支教团同学选择去西部支教的决定表达了极高的肯定和赞誉,接着,李老师对支教团成员的学习生活表示了关心和关注,对支教团成员的支教生活也提出了几点希望与建议。

支教团同学在拜访结束后均表示,学校现在越来越好,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新一代西农学子的手中,我们将奋力进取,认真踏实地完成支教任务,不辜负学校栽培。

我校李世林教师今年已67岁,在校任教已有四十年。退休后的李世林没有赋闲在家,而是在我校离退休处、杨凌区管委会等多个岗位积极发挥余热,也有意愿前往广西支教,为党和人民事业添砖加瓦。

李世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推心置腹地交流了要在哪些方面锻炼自己。李世林提出,支教团成员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专业知识、一个是艺术修养;要磨练两个精神,一个是吃苦精神,一个是吃亏精神;要培养两个“好”,一个是品德好,一个是身体好。

我发现,在李世林家中处处有书,书上处处有标记,有些书已经发黄发旧,显然是经常翻阅。


毛主席诗词节选中写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我将目光转移到一个小红本上,李世林说:“这是毛主席的诗词节选,就放在我的沙发边上,我没事的时候就拿来翻一翻。”

接着,李世林告诫我们:“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最大的品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你们即将离开学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你们也要学习服务、奉献的精神,把大学生最好的风采展现到我国乡村基层。”


毛主席诗词节选.jpg

毛主席诗词节选


我听了李世林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十分触动,道别之际,我向李世林提出请求:“请老师送给支教团成员几句话。”

李世林没有丝毫犹豫,沉肘落笔在稿纸上写下了几句话:“立德树人是根本,教书育人是天职。青春奉献一脉相承,培养好革命接班人”。短短几句话,李世林力透纸背地写下来,也写下了他对支教团的期冀、祝愿、鼓励……


李世林老师为支教团赠字详情.jpg

李世林老师为支教团赠字详情


李世林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奉献给了西农的体育教育,支教团成员同样用一年美好的青春奔赴在我国西部乡村一线,稿纸上的这句“青春奉献一脉相承”写在“西北农业大学”的稿纸上,更显深意。

支教团成员张建余接过老师的赠字,仔细夹在书中,激动地说:“我们现在使用的稿纸是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字样的,您用的这稿纸现在想买都买不到了!我们一定好好保存,将您的话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

临走时,李世林又将我校离退休处编写的几本杂志赠与支教团,他说:“这里面有很多退休教师的事迹,一定会对你们有帮助!”我接过杂志,随手翻了几页,发现合照中的一位老同志和李世林老师很像,我起了小心思:我将杂志递到李老师手中,说:“老师,我觉得这个人有点面熟啊,您看看这是谁呀?”李老师看后就懂了我的心思,哈哈大笑两声,随即把杂志让其他同学们看:“你们看看这是谁呢?”随行的所有同学都懂了我的小心思,都笑着说,“是李老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秋风起,秋雨落,又是一年金秋时节,但如今的时代和1976年李世林来校任教时已截然不同。

也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世林一样的教师将汗水挥洒在学校、将青春奉献在讲台,才迎来了这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我校第25届支教团成员定会接好老一辈西农人手中的接力棒,扎根西部,倾情奉献。


李世林与同学们合影留念.JPG

李世林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作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工1905班甄玉荷

编发:朱晏

编辑:崔熠璇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