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校园展厅】石宝峰:心怀感恩与敬畏

【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2014年5月,我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便来到西农,先后入选我校青年英才培育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等,特别是在2018年被学生推选为“我最喜爱的老师”,今年被评选为“金牌教师”“研究生优秀导师”。


石宝峰教授发言.jpg
石宝峰教授发言


面对沉甸甸的荣誉,除了感激和喜悦,我也倍感重任在肩!因为我深知,这些荣誉既是学校师生对我过去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未来教书育人提出的新要求、新期盼!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从教以来的一些感受。

常怀感恩之心

饮水思源。我深知,我的成长得益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通过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我提升了教学水平;借助学校职称评审改革,我在任职副教授刚过三年就破格晋升为教授。

回顾八年来的从教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是学校充满生机活力的舞台为我搭建了进步的阶梯;是学校悉心培育和众多领导、前辈和同事们的亲切关怀与不吝赐教,引领我追求卓越;是一批批优秀学生求知若渴的目光,激励着我不断成长。为此,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始终心怀感恩,用扎实的行动回报师生的关怀支持、用良好的教学科研业绩致谢组织恩情。

常思育人之责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每位教师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常常告诫自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成功不是我的功劳,但学生的失败却是我的罪过。

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研究生指导中,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真诚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充分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到沟通心灵、教学相长;坚持宽严相济,做到爱护不偏袒、关怀不迁就,把满腔热情转化为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的生动实践。

常修师者之德

好老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既要“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己任,当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在教学科研中,我坚持严以修身,以信仰指引实践、用行动践行初心,自觉把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融入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实际相统一,引导学生心系“国之大者”。在科研工作中,项目申报和研究生论文选题紧贴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让学生在研究的同时能够走出书斋,开拓视野,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际学术前沿。

教育无止境。我愿与广大同仁一起努力奋斗、不懈探索,始终以热爱之心、敬畏之心、进取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历史使命,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人才,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支撑。

祝愿我们共同的育人事业谱写新篇章,再上新台阶!

(本文为优秀教师代表、经管学院石宝峰教授9月12日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内容有删节。)


编发:袁名周

编辑:张鹏飞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