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师生园地”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等栏目。敬请广大师生及校友关注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亲爱的2023届毕业生们,在过去的这段求学时光,你们锤炼意志品格,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留下了点点身影,点亮了“奋斗红”;你们勇担强农兴农使命,用创新实践助力乡村振兴,浓郁了“西农绿”;你们争当知农爱农人才,为攻坚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作贡献,添彩“智慧蓝”。
你们中间,有大学47门课程中41门夺得满分绩点直博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生学霸代表;有“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投身支教事业、荣登学习强国平台的“十佳毕业生”代表。
学校因你们的青春更具活力!因你们的成长更具实力!因你们的风采更具魅力!在这即将毕业的节点上,你可以骄傲地为自己点个赞,因为你们每个人都很努力,你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
赵晓峰教授代表全校教师寄语2023届毕业生们
凤鸣高岗正当时,群贤骏发再扬帆。同学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
在你们踏上逐梦大道,致远人生新旅程时,我愿意和大家谈谈“如何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做好自己、坚定方向、赢得未来”。
一是要感恩时代,感恩人民。历史已经证明,每个生命个体都受时代背景、社会制度、文化规范的影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能够有这样一个安定祥和、包容开放的环境让我们去创造无限可能,这离不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因此,我们要永葆赤诚红,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断书写“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新篇章,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一种信念,一种习惯。
二是要感恩学校、感恩父母。学校是我们踏入社会前的练兵场,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知识,而且体悟社会。我们有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在其中我们体验不同角色,掌握各种本领,明白一个社会事实存在多重解释视角,理解共同体中的个体需要遵从相应行为准则。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我们在家庭内学会爱与共情、互助与合作,这是我们走向社会的基本技能。因此,要将一首《游子吟》常记心间,永葆赤子心,爱在心间、暖在行动,不断书写与西农的新情缘,让“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成为一种情怀、一种现实!
三是要感谢自己,热爱生活。我们每个个体都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曾经的过往塑造了当下的自己,未来的我们也依然需要从过去汲取养分,在迷茫低落时寻一份定力和勇气。牢牢记住“人生的马拉松很长”,永葆奋进姿态,永不松劲、毫不懈怠,不断刷新与自己“卷”的新记录,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人生态度。
赵晓峰教授与人文学院“未鸣”读书会学生交流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踏入社会,进入到新环境中有可能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你不要慌张,也不要怀疑,要相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学会吸纳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实践智慧,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永葆“科研白”的真诚,以“诚”为本,让“不自欺,亦不欺人”成为一种选择、一种品格,在事业的长度、事业的广度、事业的高度上拼搏出属于西农人的风采。
同学们!时代正好!年华正好!奋斗正好!祝福各位毕业生同学踏着“膴膴周原”博厚洁白的晨光大步前行,开启“后稷传人”的崭新人生!
(此文为作者在6月15日举行的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题目为编者加,内容有删节)
作者简介:赵晓峰,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
编发:杜佳妮
编辑:何玉芳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