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凤岗漫忆】镜头的温度

【编者按】为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党委宣传部整合所属多个学生记者队伍,于2015年3月28日成立了凤岗通讯社。通讯社学生记者们在部领导的支持与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出现在教室、操场、图书馆、实验室和田间地头,活跃在校运会、招聘会、杨凌马拉松、暑期社会实践、迎新、农高会等大型活动中,他们细心感悟,用文字、镜头和声音记录,在学校新闻网、校报、广播台、微信、微博、抖音号等多媒体平台展示学校师生校友奋进故事,为学校新闻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繁荣注入了青春力量,也为学校落实“三全育人”提供了“凤岗样板”。在凤岗通讯社成立10周年之际,我们特设「凤岗漫忆」专栏,刊发学生记者们的回忆文章,重温那些难忘的岁月,激励后来者奋发有为。欢迎历届凤岗通讯社成员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


转眼距离本科毕业、离开西农已经五年,我也即将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业。每当夜深人静,记忆总会不自觉地闪回到校园——尤其是那座承载了我无数青春故事的凤岗通讯社影视中心。

12.jpg

谭磊在南京医科大学工作照

那里不仅是校媒人的战场,更是我大学四年最温暖的港湾。

记得大一刚加入时,我是一只彻头彻尾的“小菜鸡”,扛不稳三脚架,剪视频成片满是跳帧,图文不符。但学长学姐们从未嫌弃,他们手把手教我调调相机、剪视频,告诉我“好新闻是跑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9.jpg

谭磊(前排右二)参加2019年第一次全体成员例会

于是,我跟着团队扛设备跑遍校园,运动会时趴在终点线抓拍冲刺的瞬间、文化节后台记录同学们紧张激动的心情、深冬凌晨和伙伴们裹着羽绒服蹲守跨年烟火的机位……那些冻僵的手指、熬夜剪片的黑眼圈,如今想来竟成了最珍贵的勋章。

在这里,我学会了用影视画面传递文化。一篇看似普通的校园新闻,可能是记录实验室里通宵攻关的科研团队;一条短短的视频,也许能让学校科研团队培育的优良动植物品种获得更多关注。前辈总说:“笔下有千钧,镜头有温度。”我们不仅是记录者,更是故事的守护人。

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记得第一次独立出任务时,搭档与我互相帮助;熬夜赶制毕业季专题时,大家挤在剪辑室分吃外卖;还有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共同陪伴了大学四年的吃饭搭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坚定的说上一句“走”。这些并肩作战的情谊,早已超越了同事,成了贯穿人生的挚友。

11.jpg

谭磊(前中)与2019届影视中心骨干记者合影

那些扛着相机奔跑的日子,那些为真相较真的坚持,那些镜头定格的欢笑与泪水——它们让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再喧闹的世界里,也能走出自己的坚定。

作者简介:谭磊,我校动物科技学院2016级本科生,曾担任凤岗通讯社影视中心新闻部部长,负责学校2016、2017年元旦晚会视频拍摄,制作体验式采访《学生记者带你“品尝”农高会》。现在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

编发:陈欣悦

编辑:陈启钲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