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入学教育里提到的‘食品工艺落地’,真的能变成手里这杯酸甜的汤!”食品学院2025级食品营养卓越1班的张顺洁捧着温热的酸梅汤兴奋地表示。从新生报到首日的专业启蒙,到拉练现场的解暑特供,再到校企领导的暖心慰问,食品学院正用一连串接地气的行动,把专业思想教育种进新生心里。
新生入学第一课,学院并未局限于常规的规章制度宣讲,而是精心设计了“专业认知实践周”活动。在食品车间里,高年级学长学姐生动解读食品专业的核心价值,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基础操作,让新生体验实验室里的奥秘。“以前觉得食品专业就是‘做饭’,现在才知道这里藏着这么多科学门道。”刘竹瑾同学在入学教育心得里这样写道,这份初萌的好奇,为后续的专业浸润埋下了伏笔。
这份好奇在军训拉练终点得到温暖回应,500杯封装整齐的“军训特供酸梅汤”列队待命——琥珀色的汤汁在透明杯盏中晃漾,蒸腾的热气里飘着乌梅与陈皮交融的清雅果香。“这可不是普通的解暑汤,每一口都是专业知识的落地。”班助一边分发饮品,一边结合《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知识点细细讲解,“乌梅能敛肺生津,正好缓解口干舌燥;陈皮理气健脾,搭配红枣的温和滋养,能中和军训中高强度运动带来的脾胃负担,真正做到生津止渴又补气养脾。”话音刚落,刚喝了一口的同学们立刻点头:“难怪喝着不光解渴,还觉得心里特别舒服,原来藏着这么多讲究!”
这碗汤的诞生,藏着全院师生的巧思与付出。“新生入学教育时,不少同学问‘专业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我们就想着结合军训做个鲜活案例。”辅导员回忆道。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学院领导与教师的响应。9月14日清晨6点,学院食品加工车间已是一片忙碌:学长学姐们戴着无菌手套分拣原料,乌梅去核、陈皮切丝、葛根切片,每一步都严格遵循食品加工规范,紧盯温度计与搅拌速度,时不时提醒“酸梅汤熬煮需小火慢炖40分钟,才能释放有效成分”。为了达到最佳口感与营养效果,高年级学生还提前一周开展预试验,反复调整糖酸比与灭菌温度,最终敲定了这份“专属配方”。
9月15日,食品学院党委书记宋广林、党委副书记颉登科以及全体学工干部来到军训场地,学院长期合作伙伴西安银桥乳业和陕西杨凌心特软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正搬着满满几箱慰问品走来。“军训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不仅能强化国防意识与爱国情怀,更能锤炼意志品质、培养纪律与协作精神。”宋广林走到队伍前,充分肯定新生们在训练中展现出的坚韧拼搏精神,他特意提起前一天13公里拉练中“无一人掉队”的表现,语气里满是赞许,“这份迎难而上的劲头,正是食品人做科研、搞创新需要的品质!”他鼓励新生以最佳状态完成军事训练,为学院争光。
从入学教育的实物启蒙,到酸梅汤里的工艺实践,再到校企联合培养慰问,食品学院的专业思想教育从未停留于说教。近年来,学院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打造了“营养健康西部行”“食品安全与营养大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而这次的“军训特供解暑汤”,正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暖心服务的又一创新。正如学院党委书记宋广林所说:“最好的专业教育,就是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里,读懂专业的价值与温度。”而这碗酸梅汤里的酸甜滋味,或许正是他们专业热爱的起点。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