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园艺学院茶艺室笑声不断、掌声雷动,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科研人的脱口秀实验”在此激情上演。这场脱口秀,打破了学科壁垒,重构了科研表达,吸引了众多师生热情参与,在引爆青年文化新潮流的同时也为创新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小切口。
从实验室到舞台:农学生的“自我解构”实验
园艺学院专硕邵丹彤无疑是活动现场最耀眼的明星,这位自称“大地之女”的甘肃姑娘,巧妙地将“园艺农学生”与“脱口秀演员”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身份完美融合。
2025年5月,还在地里干活的邵丹彤接到了录制《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的邀请。“谁说园艺学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还能用段子让苹果‘开口说话’!”邵丹彤将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实验室和田间地头的趣事写成段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农学生的故事。从田间地头到聚光灯下,她用自己的方式重塑公众对农业大学生的印象,让大家看到农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有用幽默表达自我的能力和热情。
公寓楼里的“她力量”:功能型党支部的创新实践
这不仅是娱乐,更是一场关于“如何与专业和解”的对话。这种轻松对话,以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方式释放了科研压力和就业焦虑等诸多不利因素,有效缓解了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压力。
依托南校区女生8号公寓楼,男生14号公寓楼的主阵地,学生社区“常青藤”第十六功能型党支部和第二十功能型党支部积极探索创新帮扶新模式,以“脱口秀+朋辈辅导”为载体组织的首场活动引发广泛关注,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巧妙转变为“成长实验场”。
目前,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一系列特色项目,聚焦农林类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情感心理健康以及学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为农林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优质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
跨界破圈:当学术话语遇上年轻表达
“当年轻科研工作者用脱口秀解构权威话语体系时,他们实际上在重新定义‘科研人’的身份认同——既保持对专业的敬畏,又拥有调侃苦难的勇气。”马娟娟导师对这种活动给予了肯定。
当“产量”“套袋”“育种”等专业词汇从邵丹彤嘴里说出来,大家都惊叹原来农业可以如此鲜活有趣。动医学院王同学激动地说:“这场活动让我对农业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农学生的无限可能。”
她以话筒为锄头,在欢声笑语中为农业文化开辟出一片“破圈”生长的新天地。在邵丹彤身上,体现了新一代农学生的双重觉醒:他们既深谙“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传统,又擅长用新媒体语言与世界对话。从试验田到脱口秀舞台,变的只是表达场景,不变的是对土地的赤诚。
正如她在脱口秀结尾所说:“小时候想走出去看看世界,现在想帮农民更轻松地种地。”这种“走出去”与“扎下去”的辩证统一,或许正是乡村振兴需要的青年力量。当越来越多“邵丹彤”拿起话筒,农业的价值终将被更多人听见、看见、认同。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