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食品学院】行思食践  赋能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鼓励食品学子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食品学院团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行思食践”为主题,统筹组织34支实践团队、400余名师生学生,奔赴陕西、河南、四川、黑龙江、内蒙古等十余个省市(区),开展“食品产业调研行、食安天下乡村行、食代青年筑梦行”三维实践行,引导食品青年以食为先,为食争先,在实践中真正读懂“专业书”,走好“基层路”,答好“群众题”,写好“使命卷”,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深耕产业调研行,问诊把脉赋能发展。学院立足食品学科优势,组织多支团队深入食品产业一线,开展全产业链调研与技术对接。“石泉‘食’美,‘预制’未来”团队赴安康石泉县,聚焦预制菜产业发展瓶颈,提出产品研发与品牌升级策略;“阆”里寻味,解码“食”代脉搏”团队走进四川阆中,探访保宁醋、张飞牛肉等老字号企业,挖掘传统工艺现代价值;“漯河市食品龙头企业调研”团队深入河南漯河,参与企业生产与研发实践,助力数字化转型。青年学子们走出第一课堂,在不同的场域中感受行业脉搏,用知识和创意亲身参与到食品行业的调研和发展中来,为大食品、大健康产业注入西农智慧。

深入食安乡村行,科普护航民生健康。围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学院多支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科普宣讲、技术帮扶与溯源体系建设。“食安天下中国行”团队在杨凌、武功等地开展食安讲座与调研;“绿色餐桌·乡村同行”团队在汉中镇巴县推动农产品溯源框架搭建;“岚皋‘蛋’生计”团队助力富硒鸡蛋深加工与电商推广;“杨凌食品安全科技赋能与健康促进综合实践”团队开展致病菌检测与青少年食安知识科普。同学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动能,充分运用所学、所思、所长,将“食育科普”书写在祖国广阔的大地上。

投身“食”代筑梦行,服务基层锤炼初心。学院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服务中锤炼品格、在实干中增长才干。“星火延路·青春筑梦”“薪火行·筑梦情”等团队赴延安开展红色研学,传承革命精神;“手心桥·星光成长计划”“情暖山村・筑梦童行”等团队在陕西周至、河北邢台等地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支教;“包公故里非遗行”“晶心‘酥’香续”等团队聚焦非遗传承与文创开发,推动文化赋能产业……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厚植“食代青年”扎根基层、勇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在实践中将青春力量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截至目前,学院实践团队已收到武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人民政府、焕古镇街道社区、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临潼区石榴红生态科技园、武功县桃大村村民委员会、金城村村民委员会、罗古村村民委员会、镇巴县农业农村局茶叶技术指导站等各级政府、群团组织、企业单位的表扬信、感谢信20余封。这不仅体现出西农学子深入一线,服务基层,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决心,更是对学校育人成果的极大肯定。

食品学院将继续深化“行思食践”育人模式,推动社会实践与学科建设、思政教育、就业引导深度融合,引导更多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image.png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