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将语言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文化出海能为外语类专业带来哪些新机遇”“怎样提升语言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随着2025级语言文化学院的130名本科生和34名研究生逐步进入学习成长新阶段,关于外语类专业发展、学业探索和职业规划的疑难困惑相继出现,新生们憧憬着能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探讨,增强自己的学科适应性和专业认知度。回应同学们的热切期盼,学院近期举办“名师大家”系列主题教育,先后邀请了四位省级教学专家、行业精英和兄弟高校学者零距离为164名本研新生和教职工作专题报告,赋能学生专业成长和学院创新发展。

面对面精研学术脉络,心贴心共筑专业根基。英语专业虽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专业,却在学科招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及就业与社会认同等方面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如何破解这些困局,坚守学科特色并筑牢人才培养机制,西安外国语大学南健翀教授带来了题为“新时代语言专业的挑战与机遇”专题报告会。南健翀教授围绕英语专业的发展历史,英语专业的成就贡献、问题困境及发展路径思考做了系统阐述,为学院新生成长提供专业指引,为学院专业发展立足人文学科本质、对接国家战略、推进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指明实践方向。
面对面碰撞思维火花,心贴心拓展能力边界。定量翻译与口译研究作为英语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和学科融合创新的新探索,如何运用好语言专业科研创新突破的量化方法,将实证导向运用的所学所需中,西安交通大学蒋跃教授为师生带来了“语言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跨界成长之路”专题讲座。蒋跃教授明确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互补关系,倡导建立“质性研究探索趋势,定量研究验证规律”的混合研究模式,倡导师生坚定走文理交叉之路,积极应变布局跨学科知识体系,用数据和证据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发声,提升学科影响力。
面对面勾勒职业图景,心贴心锚定人生坐标。为帮助同学们明晰未来发展前景,应对复杂多样的就业市场,10月11日,西安国家级产业园区人才服务部部长蔡鹏主讲“新经济新产业新机遇与硬核就业力再塑”专题讲座。蔡鹏通过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分析,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结合语言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以AI产业、海外业务、科技创新为代表的多种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并向同学们分享了职业规划的道与术、721学习法成长思维模型、时间管理等实用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认知度和实训能力。
面对面深耕专业沃土,心贴心书写学术华章。高校育人工作关键在以心灵共鸣激活成长内驱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峰作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杨晓峰围绕“空杯心态”和“演员心态”展开分享,建议新生以真诚态度面对真实自我,既要保持“空杯”般的谦逊,接纳新知识与挑战,也要摒弃“热衷于社会表演”的“演员心态”,减少外界干扰带来的焦虑,坚定走好属于自己的大学之路。杨晓峰为新生送上“三件礼物”:一是“钥匙”,希望同学们以外语为匙,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坚定成为文化传播者;二是“桥梁”,鼓励同学们主动搭建跨文化沟通纽带,做好不同文化间的链接者与交流者;三是“镜子”,期待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认清自我、找准方向,学会乐享生活、实现内心自洽。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