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学生需求,积极探索“精准式”岗位对接、“融合式”校企联动、“全程式”生涯指导、“暖心式”帮扶保障四位一体举措,下好就业服务“一盘棋”,助力毕业生从“校园人”平稳过渡到“新农人”。
“精准式”岗位对接,拓宽就业新渠道。农学院加强校企人才就业合作,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就业平台,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岗位信息;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就业信息群等渠道,及时推送各类招聘会、宣讲会和企业招聘信息,确保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就业资讯;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计划,主动对接用人单位,挖掘优质就业岗位;精准进行简历指导、召开毕业生主题班会、组织“小精专优”招聘会及专场宣讲会等形式,多方结合精准掌握毕业生求职需求,开展靶向式岗位推送,为毕业生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融合式”校企联动,共育人才生态圈。农学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拓宽就业与实习渠道。学院与隆平高科、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秦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亚盛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豫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校外就业实习基地协议,并就校企联创项目征集、企业高管助理选聘、学生就业实习、冠名人才培养等情况进行充分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清华带队赴杭州、深圳等地开展“同心圆计划”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走进浙农集团、诺普信等9家农业行业龙头企业,了解农业行业龙头企业人才需求形势及行业发展情况;创新“校企双导师”培养模式,冯静怡等五名学子受聘陕西秦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高管大学生助理;实施“三阶段”实践计划:认知实习夯基础、生产实习强技能、毕业实习促就业,形成“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就业对接”闭环。
“全程式”生涯指导,赋能成长全周期。学院不断推动职业发展教育,在学生培养全程开展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教育。挖掘校友资源,邀请各行业优秀校友主讲就业大学堂、基层就业引领论坛,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信息和社会形势;充分利用学校职业发展能力实训室平台,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实训室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结合求职历程,有针对性开展“秦丰杯”就业知识竞赛、考研复试面试指导、考公政策宣讲、简历问诊、模拟面试等构建“一对一”及“一对多”的精准帮扶模式,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领导班子、辅导员、班主任及导师共同承担就业相关任务,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优秀校友的力量,全院上下形成“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服务就业、人人贡献就业”的良好态势。
“暖心式”帮扶保障,筑牢托底安全网。农学院推进落实“党建+就业”联动工作方案,探索党建引领促就业、支部活力提质量、党员结对强服务的就业育人模式。建立“学院领导-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全员化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优化就业指导资源,细化就业责任分工;动态摸排毕业生就业意向,针对家庭困难、零就业、少数民族、残疾等困难群体毕业生早走访、早约谈、早提醒,完善“就业帮扶动态台账”,对重点群体毕业生实施“一人一策”,切实掌握其生源信息、就业意向、求职困境,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基本信息采集不漏一人、不漏一项、不错一项;有针对性地为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推荐岗位,提高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契合度,减少信息差,为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量身定做就业方案,努力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100%就业。
编辑:张晴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