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国际农业管理人才”专项硕士研究生对“一带一路”核心区农业贸易、跨境产业协作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其在边疆多民族地区的跨文化协作能力与产业实践能力,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区域洞察力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8月25至29日,经济管理学院王永强和闫小欢老师带领15名“国际农业管理人才”专项硕士研究生,赴新疆霍尔果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期间,师生团队围绕“边疆农业贸易与跨境产业融合”主题,与霍尔果斯边境经济合作区相关部门、重点企业负责人交流,走进边民互市、综合保税区,探索新疆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与跨境贸易协同发展现状。师生们来到霍尔果斯边民互市贸易区,了解“小额贸易+民生保障”运营模式,调研农产品跨境流通通关流程、税收政策及边民收益机制,感受边疆激活民生经济成果。在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团队考察跨境电商分拨中心模式,学习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为理解“一带一路”农产品跨境供应链建设提供样本。
师生团队还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在三顺通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中农产品海外市场开拓、跨境支付结算及国际物流协同等经验,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就“如何应对中亚市场农产品关税壁垒”等问题进行探讨;在金亿国际集团,公司负责人分享企业从传统农产品出口向全产业链模式转型历程,团队参观农产品分拣加工车间与冷链仓储系统,学习“质量管控+供应链韧性建设”管理方法。在霍尔果斯新帅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解读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全流程展示让同学们认识到“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作用;在新疆涂多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详细讲解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资料采购等领域的应用,为同学们打开“数字经济赋能农业跨境贸易”新视野。在伊犁天一农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围绕特色作物种植,介绍了企业在“订单农业+农户增收”模式下的实践经验,师生们走进企业生产基地,实地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学习农业企业如何通过品种改良与技术指导,帮助当地农户提升种植效益;在伊犁金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分享了企业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方面的案例,为学生们研究“边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此次新疆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国际农业管理人才”专项研究生走出课堂、深入实践,更搭建了“理论知识与跨境农业贸易实践”“文化认知与产业发展”的桥梁。下一步,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导向,深化与新疆及中亚地区高校、企业的合作,探索更多“实践育人+国际协作”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农业贸易实践的机会,助力学生成长为懂国际规则、熟区域特色、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农业管理人才,为“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国际合作与边疆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