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学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导师综合育人能力, 7 月 11 日 - 17 日,经管学院 50 名青年骨干导师在厦门大学参加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导师专题培训。
导学思政:铸魂育人新领悟。在导学思政专题模块,两场高规格讲座为导师们构建起育人体系新认知。社科院老子道学研究会胡耀贞分会福建会长、福建省公安厅心理专家组高级顾问庄伟教授,以《落实导学关系与研究生心理健康促进》为题,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心理建设的深远影响,系统传授了“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持续支持”的心理健康管理策略。《中国高等教育评论》主编、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洪才教授聚焦《导师身教与立德树人:从课程思政到导学思政》主题,从教育学原理出发,深入阐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导师身教面临的现实挑战与破解路径,引导导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研究生培养全环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深度融合。
前沿课程:开拓学术新视野。特色前沿课程模块精准对接研究生教育创新需求,为导师团队注入教学改革新动能。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木志荣教授在《创业教育:发现和培养创客》讲座中,分享了创业教育的新理念与实践经验,启发导师们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李智副教授的《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实践》课程,详细介绍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与案例库建设的要点,为导师们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厦门大学法律认知、数据与智能研究中心(实验室)执行主任吴旭阳,在《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探讨》报告中,前瞻性分析了新兴技术对教学场景的重构作用,展示了虚拟仿真实验、智能答疑系统等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前景。系列课程让导师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方法创新是提升培养质量的核心引擎。
国际办学:拓展教育新思路。国际化办学模块聚焦高等教育 “走出去” 战略实践,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张建霖教授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探索——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实践》为题,深度解读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内涵与实施路径。他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分校在师资国际化、课程本土化、管理属地化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具体成效。厦门大学作为全国第一家设立海外分校的高等学府,为导师们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参考,对我校塔什干分校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现场教学:理论实践共提升。依托厦门地域资源特色的现场教学环节,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的深度结合。在生态文明教育现场,导师们沿筼筜湖生态廊道、五缘湾湿地、环岛路“一国两制” 示范段实地考察,通过生态修复前后数据对比、治理模式解析,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地方发展中的实践逻辑,强化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科研育人”的意识。在产学研创新考察中,厦门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产业”转化模式令人瞩目。该企业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电子数据取证等三大核心领域的创新实践,直观展现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发展路径。而在盈趣科技 EDP 实践基地,导师们实地观摩了“智能工厂”建设成果,其“AI+AR 远程运维”“数字化车间管理系统”“三位一体安全防控体系”等创新实践,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提供了鲜活样本。
为期一周的研修中,厦门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学者的前沿思维持续引发导师们的思想共鸣。每日课后的小组研讨环节,各组成员围绕当日课程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深度交流,形成多份富有建设性的教学改进方案。结业典礼上,研修班班主任通过精心制作的学习回顾短片,全面呈现了课程学习、实地考察、小组研讨等精彩瞬间,为本次研修画上圆满句号。
编辑:李晓春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