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植保学院】知农爱农植于心 启航成长启新程

为破解大一新生专业认知迷茫,扎实推进新生入学教育,10 月 17 日 ,植物保护学院于北绣活动中心举办 “启航植保,蝶虫筑梦” 新生学科认知与成长分享会。活动紧扣金秋文化节 “蝶舞金秋,研植求真” 主题,融合校友关怀、团队经验、社团科普三大板块,以生动鲜活的形式传递学科价值、厚植知农爱农情怀,2025 级全体本科生参与活动。

校友反哺传温情,榜样力量引方向。 活动现场,植物保护学院 2024 届校友、杨凌缘之蝶舞总经理庄钰鑫,亲手将精心筹备的蝴蝶标本递到新生代表手中。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媛为庄钰鑫颁发雕虫文化工作室指导教师聘书。这既是对校友反哺学院、助力人才培养的肯定与感谢,更搭建起新生与行业前辈深度交流的桥梁,让新生能近距离汲取从业者的经验与视野。从校园里的植保学子到行业中的创业者,庄钰鑫的成长轨迹不仅清晰解答了新生 “学植保能做什么” 的困惑,更让 “知农爱农、强农兴农” 的信念,如同种子般在新生心中悄然扎根,为他们埋下深耕专业、服务农业的初心。

图片.png

团队分享话实践,学科文化显活力。“把课堂上学的昆虫分类知识,变成给小朋友讲的科普故事,这是我对‘专业价值’最直观的感受。” 在优秀团队经验分享环节,“虫” 返童年项目团队代表崔智森以图文结合形式,向新生介绍 “青少年昆虫科普志愿服务” 实践故事 —— 从校园昆虫科普课到社区标本展,从田间病虫害观察到实验室数据分析,每个案例都让新生看到专业知识与现实需求的紧密联结。现场展示的竞赛证书、项目成果照片,既展现植保学子的专业素养,更传递出 “理论 + 实践” 的学科文化基因。雕虫文化工作室负责人张珈玮的昆虫科普宣讲,让学科文化变得 “可触可感”。他以 “与昆虫共舞” 为主题,讲解昆虫分类与生态价值,配合实物展示的蝴蝶、甲虫标本,同学们不时举手提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工作室不仅为新生探索学科兴趣提供平台,其展示的昆虫标本、科普手抄报,也让新生感受到植保学科的趣味性与创造力。

此次活动全程围绕新生入学教育核心,将 “知农爱农” 理念融入每个环节,让专业认知从 “被动听” 转为 “主动看”。“以前总觉得植保就是‘打虫子’,今天才知道它能做科普、能助农,还能守护粮食安全,突然觉得这个专业特别有意义!” 活动结束后,植保 2501 班杨元朔同学攥着刚领到的蝴蝶标本,兴奋地和身边同学分享感受。

编辑:王学锋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