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信息学院】校企联动 多模式培养计算机类应用人才

为强化学生软件开发能力,拓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处理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培养学生包括软件开发文档的撰写等在内遵循工程规范的综合能力,6月20-7月23日,信息学院2019级计算机、软工、信管、电商等4个专业共327名学生,在达内时代科技集团8名工程师,学院聂炎明、张晓婷、李宏利、霍迎秋、费攀锋等5位实训教师,以及张宏鸣、黄铝文、杨会君、刘斌、孙红光、蒲攀等6位横向课题教师的指导下,在信息学院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为期5周的《软件开发综合实践》校企联合实训。

依据课程质量标准,学院协同达内公司提前制定了JavaEE 互联网架构、大数据方向、人工智能等三个方向的实训方案。为同学们提供的实训内容包括企业级应用开发(如多层互联网架构/微服务/移动APP等)、人工智能(如计算机视觉/NLP等)、大数据(如Spark/Flink/Hive等)以及视觉SLAM、物联网场景模拟以及数据汇集、知识图谱与自动问答等技术。实训项目来自于实际业务,包括疫苗预约管理、植物表皮细胞触角检测、基于深度学习的化学仪器检测、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叶部病虫害识别、农业要素数据分析处理等14个项目/系统研究/开发。实训方案紧跟行业热点技术,强调企业级应用场景与经验,强化新技术,提升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

为提高实训质量,学院制定了《软件开发综合训练》考核方案(暂行),支持学生自行外出实训或参与教师横向课题开发,规范了外出实训学生签约单位名录、实习岗位、考核办法、纪律要求及安全责任,满足学生个性化实训要求。同时组建了JavaEE、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教师的实训指导团队,审核公司实训方案,规范考核程序,为实训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实训前向学生进行实训宣讲,达内公司资深工程师陈相峰和朴乾向同学们介绍了实训基本情况、目前行业热点技术、实训方向及内容。强化实训考核,考核分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两个环节的考核皆合格后,才能认定为最终合格。过程考核按照所采用的开发过程模型或研究流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等;终期考核包括答辩展示和提交成果物。

实训教师指导学生02_副本.jpg

通过一个月实训,同学们纷纷表示,校企联合实训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学习与岗位的对接、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对接。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兴趣更浓,动力更足,方向把控更准确,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