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聚焦院处

【体育部】充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专题培训活动举办

经过前期紧张筹备,7月11至14日,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活动顺利开班。

本次培训,采用线上线下培训的方式同时进行,先后邀请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邓跃宁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体育学院宋爱玲教授、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张象教授、我校教务处处长陈遇春教授围绕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一流课程课建设、体育教学改革等内容开展培训,体育部全体教师参加了培训。

201A9854_副本.jpg

邓跃宁教授做了《新时代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的线上专题报告。他以教学团队的概念为切入点,对教学团队构成要求、基本特征和类型进行了说明,重点对创建团队建设理念、教学团队建设方向、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培育和建立教学成果申报团队、专业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说明,解读了明确目标定位是教学团队建设方向的核心,并通过案例分析对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在构建优秀教学团队、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对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一流课程”为突破,打造优秀教学成果团队建设模式的内涵解读,让参会教师受益匪浅。

陈遇春教授线下为全体教师做了《新农科建设的内涵与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他从新农科建设的内涵入手,详细解读了新农科的概念、进程及兄弟院校及我校在新农科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从时代特征、农科人才特质、农科知识范畴、专业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与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详细阐述建设系列西农品牌“金课”、建设系列西农品牌“教材”和构建有品质的教师发展生态的具体措施。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指出广大教师应积极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以健康为基础合理设置体育课程、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根据体测信息数据建立合理的身体素质预警机制,建立体育与健康饮食生活习惯等长效监控体系,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培养学生终身意识。

宋爱玲教授线上为教师做了题为《一流课程的设计思考与实施》的专题报告。宋教授从国家一流课程的类别、国家一流课程申报要求、国家一流课程评审标准、国家一流课评审要求等四个方面对一流课程建设做了详细解读。以跨学科课程“运动、科技与智慧人生”为例,全面讲解了课程建设的培养模块、多学科课程知识的整合、实践引导及评价方法,分享了该课程教学创新的具体设计思路与实施,包括该课程如何通过教学组织呈现教师角色转换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如何通过教学细节呈现教学创新的实践性等内容,分享了该课程进行线上教学的创新探索。

张象教授线上做了《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及课程案例分析》专题报告。他从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步骤入手,对身体素质纳入体育课堂、全校推广太极拳和跆拳道、游泳教学改革、拓展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及课内外一体化等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和说明,重点讲解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依托课程、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内容,提出以“信息化平台”为实践抓手、体育学科特点为支撑的五育并举的具体举措,以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

开展培训提升活动,是根据学校2022年夏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以“五育并举”为主线,落实落细“素质有拓展、能力有提升”的夏季学期教育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体育部依据三学期教学改革思路,提前谋划,为全方位提升体育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水平,将夏季学期第3周确定为“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提升周”。为做好培训工作,体育部提前印发《关于开展体育教师暑期教学能力提升的通知》,从培训的内容、安排、纪律要求等各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强调未能参加培训人员,将根据学校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的培训安排进行补训。

本次系列培训活动干货满满、针对性强,收获良多、引人深思。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业务水平,坚持终身学习,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积极推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提高教师综合体育能力,将体育精神和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体育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扎实推进体育育人,助力人才培养工作。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