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中国科技网》全国微化学与微系统系列高端学术会议在杨凌举行

《中国科技网》 2019年5月22日

  5月18至20日,第十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第十一届国际微化学与微系统学术论坛同时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6位“两院”院士,68位“四青”及以上高端人才,38位国际代表,700余名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代表参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以微分析化学为主题,设4个分会场,共组办244场学术报告。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以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会议通过分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在微流控芯片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以进一步提高微流控芯片的核心技术,促进生物分离分析科学检测手段方面的交流,推动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大会在会场外设置有展览区,展出参会嘉宾的论文墙报、最新科研成果及产品,并设10个优秀墙报奖以资鼓励。

  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汪尔康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董绍俊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深圳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张学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以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Hsian-Rong Tseng教授分别作了微纳流控生命分析的最新进展、纳米酶研究、基于新型能源的微小型生物传感器研究、纳米细颗粒的分子转化与示踪方法、蛋白质组学与精准医学、在微流控芯片内研究肿瘤及其微环境、器官芯片的构建及微环境的单细胞分析、微芯片在液体活检中的应用等内容的8场大会报告。

  背景材料: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分析手段和技术,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机电加工、生物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曾被Nature专刊誉为“这个世纪的技术”,具有小型化、自动化、高通量、检测试剂消耗量少和污染少等优点和优势。我国微流控技术研究发展较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与微流控研究相关的重大项目,使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近年来,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关键性技术,并逐渐形成以生命科学和医学为代表,覆盖面很宽的应用领域。未来几年内,随着微流控芯片与“智能手机”、“互联网+”的进一步结合,将极大可能产生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发展和应用趋势。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02/shanxie/2019-05/22/content_767800.s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