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风采

《安阳日报》宋慧:把论文“写”在田野上

2018年11月29日  《安阳日报》


宋慧在试验田里工作(资料图)

  她,从田埂间一路走进实验室,用不懈奋斗圆着自己儿时的梦想——当一个像袁隆平那样的农业专家;

  她,从实验室再次回归田野,用默默付出兑现对母亲的承诺——让田间劳作的乡亲不再那么辛苦;

  她,就是2014年我市引进的博士毕业生,安阳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慧。从事谷子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宋慧,工作4年来,主持并完成了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参与了“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等国家和省级课题,发表多篇论文、专著,申请多个专利,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学术三等奖。2017年,32岁的宋慧成为我市年轻的副高级研究员之一……耀眼成绩的背后,留下了她一串串无悔青春的足迹。

  “我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11月26日,刚刚从外地参加学术交流回来的宋慧,向记者讲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对故乡最美的誓言。

  立志学农,让儿时梦想引领探索之路

  从填报高考志愿到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宋慧都坚定地把目光盯在“农”字上,和她一样从农门里跳出来的农村娃纷纷远离农村奔向大城市的时候,她为啥选择回到安阳从事农业课题的研究?

  面对记者的疑问,宋慧动情地说:“我选择学农是源于儿时的记忆,直到现在,我一闭上眼就能想起妈妈从地里回来满脸汗水的样子。那会儿我就想,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妈妈和乡亲们别再那么累。”从小生活在崔家桥镇的宋慧是个质朴的农家女孩儿,父母高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大学。父亲退伍后在镇上工作,母亲在家务农,他们把未圆的大学梦寄托在儿女身上。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父母全力支持她和哥哥念书。父亲在外工作,母亲独自撑起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母亲辛苦劳作的身影,深深地烙在宋慧的心里。一天晚饭后散步,父亲跟她聊起袁隆平,她第一次知晓了“一颗种子改变世界”的力量。

  2003年,她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开始了求学之路。从河南科技学院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从基础的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到专注作物育种及作物优质高产生态生理技术的研究,她用10年的时间追寻着儿时的梦想。第一次走进实验室、第一次站在试验田、第一次观察导师培育新品种……无数个这样的第一次,让她发现并体验了农业科学的博大精深。

  在外人看来枯燥的农作物育种实验,在她眼里却是充满了乐趣。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奇,获得实验成果的喜悦,让实验室成了她在校期间最喜欢去的地方。她告诉记者,做实验的过程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修炼。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上研二时,有一次,她从早到晚都待在实验室,实验结果马上要见分晓时接到一个电话,她想实验反正也快结束了,就一手拿试管,一手接电话,一不小心试管翻了,一天的实验心血全部付之东流。从那时起,她告诉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一丁点儿懈怠和焦躁。

  读完博士后,宋慧站在了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出国继续深造读博士后、留在母校任教、去省级以上的科研部门……面对来自各方的橄榄枝,她一时间犹豫了。但心底那个要做学以致用、脚踏实地的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梦想不经意间冒出来,“让像妈妈一样的农民从繁重的农活儿中解脱出来”的信念引领着她,她想让工作岗位离他们近一点、再近一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拨通了我市组织部门的电话,很快她就踏上了回安阳的科研之路。

  坚守初心,让谷穗间闪耀青春之光

  2014年6月,宋慧回到安阳,满怀憧憬地在故土扎下了根,在安阳农科院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征程。作为我市引进的科研人才,宋慧成为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市委、市政府在科研平台、政治待遇上给予的双重保障,我市组织部门的诚心和热心,一次性购房补贴和生活补助,安阳农科院打破论资排辈的职称评选瓶颈……让她真切地感受到安阳对人才的重视与呵护,同时更坚定了自己报效家乡的决心。

  沧海桑田起源于微小的力量,一粒种子要历经重重考验才能迎来花儿与果实。从坚定学农的第一天起,宋慧就明白农业科学研究是个周期漫长的工作,一个优良作物品种的诞生,通常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筛选、考验和培育。为了获得谷子高产优质的第一手资料,在谷子生长季,她每个月要观察上千株谷穗,在10多亩的试验田里走两三遍,而走一遍就要花费半个月时间。

  当别人徜徉在夏夜的凉风中,围坐在寒冬的暖炉旁,宋慧却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做实验,在试验田里往来穿梭采集样本。在一次次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她咀嚼着科研攻关的艰辛,同时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今年7月6日,安阳农科院与宋慧的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共建我市首个农作物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通过开展院校合作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推广模式,合作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回忆起举行揭牌仪式的那一天,宋慧激动地说:“作为农科院与母校合作的桥梁,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个中心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更高级的平台,也对安阳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作4年来,宋慧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国庆节。在最热的三伏天里,她头戴遮阳帽,身穿长衣、长裤待在试验田里,汗水浸湿了衣服。她告诉记者,在做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家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有我在,你放心”,都会给她继续前行带来无尽的动力。宋慧先后荣获我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五四”奖章、安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称号。今年11月,宋慧被评为安阳市青年科技专家。

  成果转化,让幸福流进农民心田

  作为农民的女儿,宋慧非常了解农民的期盼,把实验成果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成,是她最大的心愿。

  每年5月至10月,是宋慧在安阳试验田里研究的黄金期,尤其是7月和8月,她几乎每天5时许就从家里出来,在田地里争分夺秒选取样本、记录数据,脸上的汗珠子直往下掉,经常是20时以后才能结束。当地的农民心疼地对宋慧说:“孩子,最热的时候俺都回家吹空调,你却经常待在地里,比农民还出力!”宋慧现在还记得2016年的夏天,就在“7·19”洪灾前夕,她和同事拎着25公斤重的液氮桶在试验田里取样,数据是科研人员的命根子,自己淋湿了可以,样品可不能有丝毫闪失。

  科研成果最终要从实验室里走出来,让农民增产增收、让农业实现高效发展是宋慧的梦想。为了培育高产、优质和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她想到采用分子辅助育种的方法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通过现代分子技术进行谷子遗传改良,将目标基因迅速导入待改良的品种中,减少不利基因背景影响,加速育种进程,同时减少人工除草成本,让谷子产业成为实实在在的脱贫产业。

  “这些农民就像我从小在村里一起生活的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如果说能用我学到的知识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从开始农民咨询时交流不畅,到如今对答如流并且能深入浅出地给农民讲解,一路走来,宋慧已经把自己的根扎在了这片她热爱的土地上。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在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牵头下,她和同事先后参与培训基层技术人员600人次、科技示范户7000多人次,并荣获2016年河南省和安阳市科普成果奖。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一位农民拿着生了病虫害的谷苗大老远赶过来,她在看过之后又详细询问了种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最后给出自己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农民专门打电话和她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作为科研人员,宋慧把最美好的青春播洒在大地上;作为妈妈,她一提起4岁的儿子就愧疚不已。孩子4个月时,为了项目申报,她没有休完产假就回到工作岗位,每次都是婆婆把孩子抱到单位,她在工作间隙匆忙给孩子喂奶。去年冬天,孩子连续3天发烧到39℃以上,心急如焚的宋慧白天忙工作,晚上和丈夫照顾孩子。眼看就到去海南育种基地的日子了,面对早已安排好的行程,她只有在心底默默祈祷孩子在自己出发前退烧。临走之前,孩子暂时退烧了,丈夫告诉她:“你就放心出差吧,我和咱爸妈一起照顾孩子。”就在她准备出发时,当时只有3岁的儿子斜倚在床头,虚弱地挥挥小手说:“妈妈走吧,我不想你的。”目睹孩子与年龄不相称的懂事,宋慧的声音哽咽不已,眼里溢满泪水。

  抗病、抗倒伏、高产、分子辅助育种……这是采访中宋慧屡屡提及的词,对家人满是愧疚的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谷子育种研究中。“作为地市级的农科院,我们和大众贴得最近,虽然科研条件有限,但我们掌握着第一手资料。我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汲取营养,竭尽全力让农民享受科研成果带来的变化,让幸福的源泉流进农民心里。”

  原文链接:http://www.ayrbs.com/news/2018-11/29/content_1956670.htm?from=groupmessage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