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两会声音】(5)全国政协委员昝林森两会谈

昝林森委员:因地制宜保护黄河流域生态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委员表示,必须尊重科学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原则,循序渐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昝林森委员建议,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网体系,评估不同类型生态系统质量、服务功能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探索建立以自然恢复为主的生脆弱区动态评估体系与响应机制。同时,促进能源技术和绿色富民产业协同创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 龚仕建)

全国政协委员昝林森:切实加强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昝林森在参会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加强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

昝林森说,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多样,各民族不同的生产生活差异,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种质特异的畜禽遗传资源,这是我国发展畜牧业十分重要的种源基础。《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版)》,共收录畜禽地方品种570个,约占全球已知数量的17%,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盲目追求高产,缺乏对地方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选育,引进大量国外品种对其进行杂交,导致一些具有优异特色性状的地方畜禽品种濒危甚至灭绝。近20年来,我国濒危和濒临灭绝的地方畜禽品种约占地方品种总数的18%,其中处于濒危的15个,濒临灭绝的44个,已灭绝的17个,这种趋势随着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和大量引种杂交还在进一步加剧。

昝林森介绍说,我国地方牛品种共有94个,其中38个品种的种群数量已逐年下降,10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让黄牛多产肉、快产肉,我国大批进口外国牛种,期待快速改良我国本土黄牛生产性状。但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和科学管理,引种杂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地方黄牛种质的退化,导致部分宝贵的地方品种如荡脚牛、蒙山牛、舟山牛濒临灭绝,塘脚牛、阳坝牛、高台牛等已经灭绝。有些地方已陷入“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怪圈,每年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购买种公牛活体或冻精,带来了严重的“杂交污染”,对中国黄牛抗逆、耐粗饲、肉质好的优良性状和遗传基因造成极大破坏。

昝林森还介绍说,我国地方羊品种共有146个,其中5个处于危险状态,5个处于脆弱状态,5个处于濒危状态。如兰州大尾羊、汉中绵羊、亚东山羊、马关无角山羊等处于濒危状态,而枣北大尾羊已经灭绝。我国地方猪品种共有88个,其中31个品种濒临灭绝。如广东大花白猪从1.3万头下降至几百头,金华猪从25万头降至1万多头,成华猪仅存100头左右。其中巴马香猪、江口萝卜猪、官庄花猪等处于濒危状态,而定县猪、龙游乌猪和窄勒黑猪等已经灭绝。我国地方家禽品种共有175个,其中11个品种处于危险和脆弱状态,13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或濒临灭绝。如太平鸡、临桃鸡、武威斗鸡、九斤黄、萧山鸡、溧阳鸡等均处于濒危状态。

目前,我国以地方品种为素材培育的新品种、配套系统达100多个。许多地方品种是我国特有,是培育优质畜禽新品种、配套系统不可缺少的原始育种素材。例如,北京鸭对樱桃谷鸭的贡献,狼山鸡对澳洲黑鸡的贡献,以及梅山猪、枫泾猪对英、法、美等国主流猪品种培育的贡献等。但国内生产者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对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地方品种进行无序杂交和“改良”,或者不予重视任其自生自灭,问题突出,教训深刻。

因此,从过往做法和今后发展来看,要确保我国畜禽种业自主可控,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

为此昝林森建议:

一要建立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方面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完善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体系。各级政府加大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长期性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优良性状遗传潜质的评价、挖掘和创新利用。

二要建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监测预警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省(区、市)两个层级,建设一批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重点保护区和遗传资源库,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形成完备的遗传资源保护和监测预警体系,对受威胁和濒危的畜禽品种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加强畜禽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估和分类,完善监测和评估体系,科学管理畜禽品种资源,提高资源安全水平和保种效率。

三要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畜禽品种。地方畜禽品种是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引导支持开展以国内地方良种为基础的本品种选育提高和导血改良工作,结合生物技术手段的应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饲料利用率的畜禽品种。同时,加快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挖掘地方品种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满足特色化、优质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推动我国畜禽种业和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中国食品报社 王京臣)

全国政协委员昝林森:推进非主要牧区省份基本草原划定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所需最基本、最重要的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

2005年,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2012年以后,黑龙江、吉林、河北、辽宁等省份也开展了基本草原划定,其他省份尚未开展此项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昝林森建议:

加快推进非主要牧区省份基本草原划定。有必要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划定草原红线。在总结主要牧区省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国性的基本草原划定方案,统一基本草原划定的技术路线、技术标准和要求,确保基本草原划定的成果质量。

加快制定基本草原保护条例,提升草原监管能力。加快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步伐,依法推进基本草原划定,严格基本草原的征占用审批程序,确保基本草原数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

加大对基本草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国家现行政策对退耕还草每亩补助1000元,其中种子费150元、现金补助850元,标准偏低。与主要牧区省份相比,非主要牧区省份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加大该区域草原保护修复科技投入,应加快对草原退化机理和草原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攻关,研发符合区域草原特点和生态需求的先进技术,全面提升草原保护修复科技支撑水平。(中国绿色时报 果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