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当我们如约赶到离休干部、94岁的赵琴老师家中时,她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为党和人民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贡献,不值得你们来采访,不值得组织这样。”而回忆起过去激情燃烧的岁月,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工作、一辈子低调的赵琴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名老党员如何坚持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初心和理念。
“红旗下长大的她被组织发展入党”
赵琴1931年出生于陕西延川,在被称为革命“红色摇篮”的延安保育小学就读,这是一所接纳奔赴抗日前线将士、烈士子女,党政军干部子弟的特殊学校。“我的同学包括毛主席、刘少奇、任弼时和朱德等的孩子。”赵琴回忆道,“各级领导经常来学校看望我们,鼓励我们努力学习,长大做人民的勤务兵,做革命的接班人。”
“我们是在中央和边区政府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沐浴着党的阳光,喝着延河的水和陕北人民供给的小米,在红旗下长大的。”从小在革命圣地延安长大的赵琴充满了自豪感。
赵琴父亲早年参加游击队,曾任边区医院顾问,第一野战军后勤运输部、陕甘边区政府行政处处长,母亲是延安保育院第一批保教员。两个叔叔在陕北与敌人作战光荣牺牲,姨夫杨琪曾任红军27军84师师长,与刘志丹、谢子长并肩作战,1935年英勇牺牲。这样的革命家庭深深影响了她,更将“为群众谋利益,做她们的勤务员”的朴素理念深植于心。
1946年4月的一天,地下党员王黎明突然找到在延安行知中学就读的赵琴,问她“愿不愿意入党?”当时,她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就是共产党员,心里纳闷为什么还问这个问题?于是回答说:“当然愿意”。填写入党申请书后,4月9日,15岁的她在一个山沟里,面对着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从那天起这一生都要献给党的事业。”回想起78年前的那个场景,赵琴记忆犹新。
“响应党的号召,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1947年2月,中学未毕业的赵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调至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处从事译电工作,虽然她内心想继续学习,但是作为共产党员,她坚决服从组织安排。3月,胡宗南大举进攻陕北,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成前委、工委和后委三个部分,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中共中央委托的工作。赵琴随工委撤离,从此踏上行军之路。
“从延安撤离到达吴堡宋家川口岸,我们迎着风浪横渡奔腾汹涌的黄河,夜间急行军跨过闫锡山部队控制区同浦线。”赵琴回忆经历的惊险场景。一路步行脚下全是水泡,但没有人叫苦叫累,最终到达目的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作为机要译电员,有时遇到加急电报,赵琴连饭也顾不上吃,但她始终严格遵守中央领导“一定要细致认真,不能有丝毫差错”的工作要求,认真处理每份电报译文,革命工作的锻炼也让她养成了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发动渡海作战解放台湾,听到这个消息,赵琴主动请缨并如愿以偿到了海军司令部(驻南京下关),接受艰苦的水上适应性训练,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此计划暂时停止,但这次短暂的经历,体现了她在生死关头,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服务的信念。
“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20世纪50年代,赵琴先后在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中南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学习,此后在西安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国营八零四厂、第五机械工业部西安办事处和西北水保所等单位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赵琴始终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1954年长江遭受洪水,正在武汉补习功课的赵琴放弃暑假回家休息的机会,报名参加抗洪抢险,和大家轮流日夜守护堤坝,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水保所负责文档工作时,她对公文函件呈办或文件传出退回始终做到准确及时、手续完备。遇到科研人员着急盖公章或开介绍信时,她都是随叫随到及时办理。
回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在医院救死扶伤,还是在单位从事保密和档案工作,我感激每个岗位赋予我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更全面理解人生的意义。”青春岁月的激情和责任感依然在赵琴的心中闪耀着光芒,激励耄耋之年的她“在今后的岁月里,继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最后,她深情寄语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理想,不仅在学业上追求卓越,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编辑:王学锋
终审:李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