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9日,受孙武学校长委托,动科学院副院长兼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教授率动科学院陈宏教授、林学院刘光哲副教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康继乐同志等一行四人参加了在奥地利威尔斯(Wels)举办的欧亚论坛,并参观了奥地利威尔斯农业博览会。会后又走访了维也纳畜牧兽医大学、维也纳自然科学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奥地利国家动物育种协会等。
欧亚论坛会场
威尔斯是维也纳以西180公里的小城,人口约6万人。奥地利威尔斯农业博览会已经有130年的历史,迄今已经是欧洲最大的农业展会。今年威尔斯展会于9月3日至7日举行。参展商达1286个,比两年前增长了6%,主要展示动物优良品种,尤其是奶牛良种,以及与动物饲养、农产品加工和农场生产相关的机械设备。
获奖牛展现场
2008年威尔斯展会首次引入了农业科技论坛。由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奥地利国家银行以及奥地利牛育种协会联合举办的欧亚论坛于9月4日在威尔斯会展大厅会议室举行。来自奥地利、德国、捷克、意大利、俄罗斯、蒙古、中国、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的150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威尔斯市长考依茨博士致欢迎辞,前欧盟农业、农村发展和渔业委员会委员Franz Fischler博士做了关于农产品的国际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论述了生物燃料以及农业政策因素对农产品的影响大小。奥地利国家银行行长的主旨报告阐述了金融机构对农业投资与业务发展的深入思考,提出了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打造“奥地利农业精品屋”的思想。论坛在主旨发言后,围绕奶牛和猪的遗传育种、饲养、生产和贸易两个主题,举行了专题讨论和发言,来自上奥地利州畜牧站的官员和技术人员,以及养牛农户的代表介绍了经验。从牛的品种、育种、饲养管理以及动物健康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交流。9月5日,与会者主要参观和考察了奥地利动物育种协会的种牛站和两个奶牛饲养家庭农场。
与欧亚—太平洋学术网络中心主席Winklehner教授合影
我校代表团还访问了维也纳畜牧兽医大学群体遗传研究所,了解了该研究所正在进行的最新动物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在Johannes Lorenz Khol博士的引领下,参观了大学的动物诊所,了解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实习安排情况,现场观摩了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在维也纳自然科学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BOKU),代表团拜访了可持续农业系统学院畜牧系,了解奥地利的可持续农业系统,双方就引进原版教材、开展合作研究等事宜进行了协商,并了解了欧盟Erasmus Mundus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奖学金资助情况。最后代表团访问了BOKU国际关系中心,就进一步拓展我校学生前往BOKU攻读学位的领域交换了意见。
在奥地利国家动物育种协会,代表团了解了协会整体的运作模式以及各公司的责任与义务,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在奥地利国家动物育种协会
行程的最后一站,代表团看望了我校在维也纳学习的留学生,并一同拜访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教育处刘立新主任。刘主任对我校派往奥地利的留学生的勤奋认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会积极配合我校做好留学生工作。
拜访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教育处
参会感受
本次奥地利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威尔斯(Wels)的农业展会和欧亚论坛的组织安排。
一、农业展会---机械化和个性化突出
虽然参观展会的时间很短,但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对展会的整体风格和组织用两个词可以总体概况:机械化和农场化。
一进入展会现场,首先进入视野的除了熙熙攘攘人群外,就是各种各样不同用处的机械,有庞大的收获机,有非常小巧玲珑的草坪修剪机。整个农场生产过程涉及的各个过程,都有配套的机械设备,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
农场化指的是所有的机械设备都是以奥地利农场化的生产为基础。家庭农场是奥地利畜牧养殖的主要特点,规模不大,但很“精品化”,对提高畜牧养殖的质量非常重视。奶牛大赛是各个农场大显身手的场所,为了赢得冠军项铃,参赛农场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所有一切挤奶设备、饲养和管理设备都是满足家庭农场的规模要求,精致而实用。
二 欧亚论坛---紧凑而实效性强
欧亚论坛首次在Wels农业展会中举办,虽然只有一天,但主题突出,紧密围绕奶牛和猪饲养主题,分两个时段,从良种和饲养管理到生产和销售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为了使与会者能充分分享经验和成果,论坛还设立了英、意、俄、中四种语言的同声翻译。
第二天,我们跟随奶牛专题组,参观了两个典型的奥地利奶牛农庄,饲养头数都在30—40头之间。这两家农场的奶牛都在Wels展会上奶牛评比中多次获得过奖。
论坛把研讨和实地考察紧密结合,思考和体验融合一起,主题突出,组织紧凑而有实效,给与会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