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新技术推动苹果产业大发展

新技术推动苹果产业大发展  
——凤翔“国际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见闻

  9月26日,由农业部主办,我校和陕西省果业管理局承办,宝鸡市人民政府协办的“国际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在陕西凤翔召开,会议重点展示了由我校主持的农业部“948”重大滚动项目“优质出口苹果生产及加工技术引进与示范”取得的技术成果,并进行了苹果生产技术与经验的研讨交流。蒙蒙细雨中,来自全国7个苹果主产省的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和66个苹果重点基地县技术人员等300多人深入矮砧苹果示范园参观学习,隆重的观摩会也吸引了凤翔周围四里八乡的果农。

  果树专家韩明玉:这是苹果栽培制度的革命

  我校果树专家、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谈起“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提出和推广,韩明玉非常激动,他说:“这将是苹果栽培制度的一场革命。”

  据韩明玉介绍,苹果栽培制度在苹果生产中起着非常的重要作用。三十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矮砧密植栽培(即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是苹果生产的发展方向。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苹果大发展时期,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90%的果园是按照此栽培模式建立的。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此种栽培模式对推动我国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此种方式建的果园存在着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以及苹果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

  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具有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结果早、产量高、见效快,通风透光,苹果品质好,便于标准化作业,易于标准化生产等优点,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90%的果园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我国只有5%。

  作为世界苹果生产大国,今后5~10年,将是我国苹果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韩明玉说,2006年全国苹果面积为2848万亩,若自然更新10%,发展速率为1%,那么全国每年大约需要新建280万亩以上的果园。这些新建果园如何建设?该采用何种栽培方式?新的栽培方式如何从技术、苗木、设施上进行准备和保障?这些都是极为迫切的重大现实问题。韩明玉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新技术,对于促进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变革和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果农张栓成:再来学些新技术

  矮砧密植栽培新技术模式形成后,项目组先后在全国推广了30多万亩,其中陕西有20多万亩,凤翔县就占了5万多亩。凤翔县是全国最佳苹果优生区之一,苹果年产值近2亿元,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标准化苹果栽培示范县,被陕西省确定为渭北果业基地县。26日这一天,凤翔县虢王镇郭家凹村张栓成和同村的好几户果农,也冒雨来到位于范家寨乡大沙凹村的宝鸡果业专家大院苹果示范园参观学习。

  张栓成家有4亩矮砧苹果园,问及矮砧苹果栽培的好处,张栓成说,一是苹果前期生长量小,挂果期提前2到3年;二是盛果期后便于管理;三是苹果个大,味道好。“用一句话说就是产量上去了,质量上去了,经济效益提高了。”

  风雨中的果园有些冷,张栓成穿了一件灰蓝色高领内衣,外套一件白衬衣和一件灰色的西服,他热情的讲述着关于矮砧苹果的事,不少专业术语很自然的从他口中跳出来,闭着眼睛去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和印象中的农民画上等号。

  在专家的指导下,张栓成所在村子的果农都种上了矮砧苹果,“每亩地栽种矮化果树110棵,比乔化的多了将近一倍。每亩地收入6000多元,比乔化高了3000多元。”张栓成说,“听说这里要开观摩会,我就想再听听专家的介绍,再来学些新技术。”

  成都果商:这苹果品质好

  宝鸡果业专家大院苹果示范园既是一个研究示范基地,也是一个出售优质苹果的果园。26日,来自四川成都司马桥水果批发市场的一个客商在果园里察看后,央求果园负责人多给自己分些苹果。

  “好果子大家都在争。今年这里的苹果长势情况非常好。矮砧密植栽培的果子品质好,具体说就是果形好,果面好,着色好,口味也好。这苹果在我们那里销售非常好。如果在包装上再进行一些创新和投入,完全可以进入高端市场。”

  宝鸡果业专家大院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苹果成熟期以来,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前来凤翔察看订货,和乔砧苹果相比,矮砧苹果更容易吸引人。“像我这个园子,现在都不敢再接待新客户了,给几个老客户分货时还得搞平衡。”

  果业局长郝淑英:这绝对是个方向

  山西运城市果业局局长郝淑英已经是第二次来陕西了。这次观摩会,她带着全市6个县的14名技术干部来了。

  “这绝对是个方向。”在参观了凤翔县的矮砧苹果示范园后,郝淑英对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非常看好,她说该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更是我国苹果产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在郝淑英看来,矮砧栽培减少了很多生产工序,节约了劳动力;便于机械化操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早果、丰产、高效。她告诉记者,运城苹果栽培有250万亩,99%是乔化果树,急需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技术。

  观摩会当天晚上,郝淑英就通知14名干部准备开会。“我们要求每一个县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各县要根据这个目标,结合今天的参观情况拿出一个初步方案。”

  谈到运城推广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新技术的困难和对策,郝淑英说,一是优良矮砧苗木少;二是因为每亩树苗栽植量较乔化翻了近一番,群众投资成本增加;三是有一些园子不具备高肥高水要求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将出台政策,在苗木引种上给广大果农予以补贴,同时技术管理部门将加强技术指导工作,通过抓点示范、发放技术手册、手把手教等途径,积极推广高效栽培新技术。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