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我校主持完成的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近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我校水土保持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南京森林公安学校等单位的林业生态、森林经理、林学、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我校王得祥教授主持完成的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人工林近自然重构技术体系引进”进行了验收。李华副校长参加了验收会。

  验收会上,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审核档案资料,质疑答辩、综合评议后认为,该项目组织管理得力,经费使用合理,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和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认定了“水源涵养型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成果。

  据了解,该项目自2005年实施以来,从德国引进了“目的树”选择与培育、人工林异龄复层混交、群落生境图绘制、林分近自然度评价、森林培育成果生态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与近自然重构系列技术和方法,并进行了消化吸收。在我校火地塘教学试验林场、汉阴县凤凰山林场分别建立了10.3公顷和10.0公顷人工林近自然经营试验示范林;通过人工林近自然结构调整后的林分,林下阔叶树更新幼苗发育良好,更新密度达2000株/ 公顷;按目标树、生态目标树、干扰树、一般林木的选择培育方法,目标树每株按49—64 平方米布局,有助于森林培育质量的提高,林内环境明显改善,林分抗逆性明显提高;2007年冬季,试验地内林木雪折率为3%,而对照林分高达10—15%;试验林分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格局初步形成。

  该项目还以秦岭火地塘原生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群落样地调查,研究提出了林分混交斑块面积及比例测算方法、群落生境图绘制方法以及林分近自然度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采用由9个指标构成的森林近自然度指数NI,按7个等级评价得出的火地塘试验示范区森林近自然度结果符合现实林分实际,为森林近自然度评价和可持续经营措施制定提供了方法依据;基于ARCGIS平台的林分近自然度自动计算、评价,为区域林分状况的评价和近自然经营方案设计提供了方法依据。

 
验收会现场 

责任编辑: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