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光荣榜】(22)

何海龙教授获2022年美国土壤学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近日,美国土壤学会发布2022年美国土壤学会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奖者公告,我校资源环境学院何海龙教授从众多候选人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成为该奖项设立11年以来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学者。这是何海龙教授继2021年成为首位获得美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与水文学专委会杰出青年学者的中国人后,进一步获得的另一个重量级奖项。

美国土壤学会成立于1936年,是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土壤学会,下设14个专业委员会。美国土壤学会杰出青年学者奖采用专家提名制,同行评审委员会评审,每年在世界范围内遴选一名在土壤学领域取得重要成绩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青年学者(博士毕业七年之内),获奖者将受邀参加今年11月在马里兰州举办的美国土壤-农学-作物学会年会,出席颁奖仪式并做学术报告。

何海龙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物理与水土保持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关注寒区、旱区能量与物质运移过程及机理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教学研究论文7篇,撰写或翻译著作3章节,申请专利13件(已授权国内专利5件,国际专利3件)、登记软件著作权3件。先后入选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科技奖、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青年学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及“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等。研究成果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主持人)、陕西省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参与人)、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参与人)等。受邀担任Geoderm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Soil Science of America Journal、Vadose Zone Journal、Heliyon等五个主流土壤学SCI期刊副主编,兼任The Innovation 及土壤通报青年编委等。为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土壤模拟联合会土壤热特性工作组co-lead等。(资环学院 赵杰 吴小平)

我校2项案例荣获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示了202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我校“依托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推进复合型高层次葡萄酒人才培养”和“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种业人才培养质量”2项案例成功入选。

“双百计划”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起,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校和企业搭建合作桥梁,构建对话交流平台,遴选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树立一批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宣传一批产教深度融合重点项目,促进建立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示范辐射带动效应。本次“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推选从去年9月启动,经资格审核、网络评审、线上线下双走访、专家评议等环节,最终评选认定260项典型案例。

葡萄酒学院刘旭老师的“依托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推进复合型高层次葡萄酒人才培养”案例依托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创新采用理事会制度,实施校政企共建共管共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运行模式,重点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高效有力的保障监管体系等,显著提升学生种植酿造实践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全力推进复合型高层次葡萄酒领军人才培养。

农学院宋瑜龙老师的“产教深度融合提升种业人才培养质量”案例以筹建旱区现代种业产业学院为契机,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优化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个关键环节,深入推进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振兴相融合,形成“学科引领专业、专业促进行业、行业反哺学科”的闭环式发展思路,将跨国企业的人才资源与产业科技优势引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项目实施以来,种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升学率提高至56%,就业率高达98.4%,培养模式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在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机制的有益探索。

自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首次举办“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评选以来,我校整合优势资源,积极组织申报。此次入选案例是我校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最新成果,也为我校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契机。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实施“科研反哺教学、科教融合、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教务处 吴春燕 万颖敏)

我校学子在测绘学科竞赛中获佳绩

7月20日-21日,2022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决赛在安徽大学线上举办,由我校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张鑫教授领队,测绘学科竞赛指导团队指导的10个参赛队共获得12项奖,涵盖了比赛所有科目。

其中,虚拟仿真数字测图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赛一等奖3项;测绘程序设计赛二等奖1项;开发设计竞赛二等奖2项;科技论文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测绘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1项,水建学院测量测绘实验教学中心余卫华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这是我校继2021年首次参加测绘学科竞赛以来的历史突破。

本次大赛设有虚拟仿真数字测图比赛、测绘程序设计比赛、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比赛、开发设计竞赛、科技论文竞赛等多个赛项。大赛规模空前,共有243所高校报名参赛,参加决赛选手4500余人,大赛采用选手线上参赛、评委线下评审的模式。

1.jpg

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围绕建设一流本科教学、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国家级竞赛为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助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自2021年我校首次参加测绘类学科竞赛以来,水建学院专门成立了测绘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开展竞赛团队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同时有计划的组织参赛学生培训,已形成竞赛宣传、报名、培训、训练、竞赛一体的培养模式。竞赛宣传工作由水建学院新媒体中心负责,同时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参赛报名人数从去年的十余人扩充到今年的近百人。

竞赛团队负责人根据教师学科背景及竞赛指导经验对指导教师进行合理分工,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由指导教师根据分工及培训计划组织相关竞赛培训。虚拟仿真数字测图竞赛由余卫华老师负责,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竞赛由杨江涛老师负责,测绘程序设计竞赛和开发设计竞赛由姚一飞老师负责,科技论文竞赛由崔晨风老师负责。竞赛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前期理论讲解辅导、中期团队协作训练和后期集中强化训练。

2.jpg

经过近四个月的严格训练和预赛的层层选拔,按照大赛组委会要求最终选出10个参赛队代表我校参加决赛,包括虚拟仿真数字测图竞赛3个参赛队、无人机航测虚拟仿真竞赛3个参赛队、程序设计竞赛1个参赛队,开发设计竞赛3个参赛队,5篇科技论文参赛。(教务处 水建学院 李春艳)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