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教育思想大讨论:加强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

  创新教育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极被动地被塑造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亦即培养受教育者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

  大学教育中,实践教学在学生角色、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具有比课堂讲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势。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容乐观,有相当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到动手实践这一环节中暴露出对所学知识难以灵活运用、缺乏深入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这与我校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办学的总体目标定位相差甚远。

  二、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验实践条件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我校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的知识教育体系已经有了很大的积累,但能力培养仍然存在着体系不够完备、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组织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还不适应新的培养要求,各类实验实践场所及校内外场站的教学功能还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及实施措施,构建相对完整且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生产实际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对各教学环节的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所要达到的目标等作出明确规定,优化教学内容,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优化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基于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整合单一课程实习,实施综合教学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三、 校企联合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然选择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大学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其功能有限。创新精神是高度的精神境界,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关键在于对创新氛围和过程的亲身、亲历的总结、体验,直至升华和内化。而我校暂时还不具备这一无形的条件,特别是实践教学基地条件相当有限,教学实习的形式与内容只能停留在认知的基础上,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必须同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实质性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了解现代企业需要哪些新技术和生产流程,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创新思维有所激发,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四、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

  教学管理激励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尽管我校已经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了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但与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制度对学生而言,惩罚的多,激励的少。因此,学校应着力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环境氛围,大力开展课堂创新教学、课外学科竞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获得国际、国家奖的优秀学生,或者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优秀学生,以第一作者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时,在研究生推免和学生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以激励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能意识的提升。

  总之,我们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以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抓住高等教育全面改革的历史机遇,把我校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