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41)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2022年11月30日是我校计算机学科创始人熊运章教授百岁寿辰,那天,我们几名在校学生代表全体弟子给熊老师送了一台大屏幕、高配置电脑,一部新手机和一个IPAD,看到鹤发童颜的老师收到礼品,细细摆弄的高兴劲,我非常激动,导师细心指导、严格教育的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重新展现,一瞬间眼泪情不自禁流了下来。

李书琴遇与导师熊运章交流_副本.jpg
李书琴与导师熊运章交流

1986年我从西农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师从熊老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从熊老师接受我为弟子的那刻起,我的人生职业方向就从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迈向了计算机+农田水利。1989年硕士毕业后,受老师抬爱留校任教,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至今33年。

正是熊老师给我们开辟的计算机应用学科新方向,改变了我的人生,并在我前行的道路上,时刻予以指导,激励我在学科交叉、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熊老师对学生要求特别高,首先让我们从会说话开始,“会说话就会做人”,不要与人交流就激动或者偏颇,而要心平气和。其次要遵纪守规,养成刻苦勤奋、勇于拼搏的精神。三是从事科研要严谨,有系统性思维,精益求精。

记得当时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论文排版还是铅字印刷,熊老师提前告诉我们学位论文排版规范,一律不得用简化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手绘表格大小规范,并且要求一遍一遍地纠错,直到完美为止。

其实,熊老师特别重视论文撰写之前的准备工作,我们要跟他讲怎么去组织,他反复与我们讨论后确定总方案,再让我们讲述各个章节怎样构思并实施,论文形成过程中,他一遍遍修改,当时没有电脑,打印机又贵得不得了,他红笔改完,我们手抄一遍,他再改,我们再抄,一篇论文手写稿要抄很多遍。同时熊老师要求我们将做记录的打印纸写满并重复使用。

正是从熊老师那里学到也让我养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如今我不论是自己还是学生汇报,对图片大小、格式都要反复斟酌,做到大小一致、美观大方,指导研究生论文也是反复讨论并修改。熊老师对我们行为上的影响让我受益终生。

熊老师始终牵挂我校计算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我担任信息学院院长后,熊老师说:“现在计算机应用科学是你接了,你要把这弄好,弄得红火。”每次我看望他时,他总是强调学科建设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提醒我要用好学校的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本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化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我卸任院长后,熊老师鼓励我继续关注学院建设与发展,支持新一代领导班子的工作。

记得在2021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学生都放假了,那天太阳特别好,在学院办公楼一楼窗台下,熊老师和我谈学科、谈人才培养,他说,你们不仅要搞好计算机科学技术,更要注重交叉学科,把计算机与数字农业应用结合与融合,用人工智能提升传统产业,才能有亮点、有特色。他还举例说,未来动植物身份的检测识别就跟人脸一样,可以溯源。当我告诉他现在学院在相关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后,老师特别开心,特别高兴,反复强调要不断凝练方向,不断探索学科新的增长点。

熊老师不仅关心计算机学科发展,还关注学生学业和生活,并将这种大爱延续到学生的学生。

1987年暑期,我第一次跟老师出差,坐火车到呼和浩特参加计算机灌水管理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待了一天,第二天转乘火车去呼和浩特还需要一天,年过花甲的熊老师白天专门跑到硬座车厢让我去睡卧铺。那个年代,粮食还是定量供应,要吃上白馒头需要用特供本才能买到富强粉。学生生病了,熊老师用自己特供本买些白面,给大家带点家里蒸的白馒头。现在每次回想起过去那个年代的白馒头,确实感到无比幸福,感激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书琴,我看你瘦了。”我说,已经不当院长了,身体没啥毛病。“你可要把自己管好了,身体第一,你还没退休,要好好干。”熊老师语重心长嘱咐我:“要对学生好,现在的孩子聪明也能干,但不像你们能吃苦,要锤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思想上抓紧,行为上规范,学业上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为国家多作贡献。”

那个下午,熊老师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很多,那时时间仿佛静止了一样。“熊老师慈祥的眼神,让我真切感觉到他就是我的父亲,亲人般的温暖一下子叫我感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每当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导师博学善思、跟踪超越学科前沿时的废寝忘食;攻坚克难时的坚忍不拔和孜孜不倦;指导学生论文、完善答辩材料时的严肃认真;关心关爱学生生活时的慈祥和蔼的场景常常浮现在眼前,仿佛发生在昨天,让人难以忘怀。

(李书琴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编辑:李晓春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