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用心用情用力用功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校思政课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并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五年来,我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立足校实际情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生成长成才规律,用心用情用力用功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精心打造农林特色明的“思政金课”,为培养具有深厚农爱农情怀和扎实强农兴农本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思想引领和政治保证。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协调有效工作“新格局”。校把加强马克思主义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为工作重点,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重要方向,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支撑,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落实,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马克思主义院主抓落实的思政课建设新格局。校始终把加强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经常深入马克思主义院调研、现场办公,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深入课堂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校领导牵头申报并获批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4项。全力支持建好马克思主义院,在发展规划、师资配备、科建设、保障支撑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倾斜,马克思主义院成功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院,为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强化改革创新,质量迈上“新台阶”。坚持以思政课堂为引擎,以思政论坛、课程思政、思政实践、管协同等为驱动的“一引擎四驱动”的大思政课质量提升思路,高质量推动改革。推进课程改革,注重体系集成创新,加强课程建设,在保证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选择性必修课6门、选修课1门,形成“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8611”思政课课程新体系。将所有思政必修课纳入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建设4门主干课程案例库,获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6门。推动改革,打造“金麦穗”思政体验坊等沙龙品牌,探索形成“主题”返乡调研式实践模式、思政课“专题+翻转”混合模式,发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校友中的时代楷模、西农故事中的育人案例,将“西农精神”融入思政课。2019年以来,入选育部“思政课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2项,获批育部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项,省级改项目10项。累计获全国高校思政课展示竞赛特等奖、全国高校青年竞赛二等奖、省成果特等奖各1项,获省级青赛特等奖1项,省思政课“大练兵”标兵8人,能手11人,省课堂创新大赛奖3项。西北联盟高校思政课展示活动奖4项,校级青赛奖13项,校级“大练兵”奖19人。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增强,生满意率达95%以上,被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20余次。

高标准严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达到“新水准”。办好思政课,关键在师。校按照1:350的师生比,多措并举配齐建强专任思政课师队伍。截至目前,专职师达88人,双专任师23人,兼职师47人。其中校级拔尖人才2人,授13人,副授32人,具有博士位的师比例达54%。推动建设高素质师队伍,不断健全成长激励机制,实行思政课师职称评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支持青年历提升、进修培训和实践研修,9名师在职攻读博士位。强化内联外引,聘任术院长、讲座授、青年授、兼职(特聘)授,强化交流联动,提升师队伍水平。专任师中,有育部和省级“思想政治育中青年杰出人才”、全国优秀师、全国优秀思政课师、全国思政课师影响力提名人物,陕西省名师、师德标兵,陕西省思政课“标兵”等优秀人才15人。强化支撑保障,划拨思政课师实践研修专项经费,按照人均1万元标准设立思政课师岗位津贴。

不断突出特色,科建设发展彰显“新优势”。聚焦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实践,凸显科建设特色。围绕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凝练形成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方向。紧扣“三农”主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分析研究“三农”问题,成立全国高校唯一的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研究中心,农村道德与法治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10个,举办“全国农林高校习近平‘三农’工作重要论述高端论坛”等全国性术研讨会62场。加强研究阐释,结合西部区域和农林行业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研究的需求加强科研究,近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及以上研究课题77项,科研经费570余万,累计在《哲研究》《中国农村观察》《光明日报》《习时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成果54项,出版专著21部,师撰写的5份咨政报告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肯定性批示。

立足活实践,服务社会展现“新作为”。多渠道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生助力团、支团助力渭南市合阳县、汉中市镇巴县乡村振兴。与西安医院、杨凌职业技术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院的马克思主义院建立帮扶关系,召开“两地四校”研讨会,举办集体备课会4场,思政课指导10场次,科研项目申报指导11场次。助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连续4年与杨陵区联办“大中小思政课暑期备课会”。五年来,院师生在机关、校园、社区累计宣讲530余场,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政论文章29篇。

聚焦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成效达到“新高度”。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校“双一流”建设和事业发展中的引航定向作用,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充分发挥农林高校多科发展生态和集群优势,立足校办实际,科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规范培养路径,加强过程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五年来,校74%毕业生在农林水等行业就业,43%毕业生扎根西部,89%硕博士服务“三农”。生工作表现和业绩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满意度达99%以上,人才培养与受访单位需求吻合度达98%以上,涌现出尹鹏先、张龙、韩改苗等一批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目前在读硕士73人,毕业硕士181人,就业率100%。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展示活动中,我校马克思主义院青年师石伟琦获得本科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展示活动特等奖,实现了我校在全国思政课类竞赛成绩新的重大突破。校长吴普特给予高度肯定:“我校师获此殊荣,实属不易!这既是师本人取得的佳绩,也是院、务处、发中心等单位协同努力的结果。”他特别表示:“今年是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师队伍,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提升能力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以育家精神持续引领广大师潜心书育人,努力构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生态新格局。”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院将乘势而上,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办好办优思政课,优化提升师队伍,抓实抓好科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再谱新章。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