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1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深化区域农业科技合作,安徽省人民政府举办“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座谈会。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黄三文,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姚江林等领导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安徽省副省长张曙光主持。校长吴普特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言。

王清宪指出,发起成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的具体行动,是开展有组织、体系化、任务型科研攻关的现实需求。安徽独特的省情农情和创新实力,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大有可为的“试验田”“高产田”。希望联盟成员精诚合作、深耕细作,深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动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深入推动农业科技开放合作,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共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安徽将全力支持联盟工作,在政策举措、要素供给、场景应用、人才引育等方面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合作顺利高效、科研人员创新愉快、创业成功。
吴普特在发言中首先对安徽省“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回顾了近年来学校携手安徽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等方面采取的重要行动和取得成果。聚焦省校协同科技攻关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吴普特校长提出了三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方向:一是以科技创新合作为纽带,协同打造高水平创新共同体。立足我校学科优势与特色,协同各方力量共建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围绕农业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助力我国农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以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为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精准对接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依托农业试验示范站等平台,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持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三是以“三农”人才培养为抓手,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根基。持续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计划,系统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骨干农民的综合素养与实操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安徽省农业领军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在皖建设一批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为安徽农业强省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

会议前夕,省委书记梁言顺、省长王清宪会见了5家联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院士代表。梁言顺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当前,安徽正处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加速迈进的关键期,希望联盟立足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在建设江淮粮仓、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动皖北地区全面振兴、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培养农业领域高端人才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助力安徽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弱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支撑。
“1+5”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由安徽省主导发起,旨在统筹省内优势科教资源,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我校及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五家国内顶尖农业科教单位,聚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高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副校长刘天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编辑:靳军
终审: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