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改变了我的命运
2000级校友 凌 峰
我是误打误撞考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也正是这个误打误撞,让我从一无所知开始,慢慢认识她,了解她,直到她成了我生命中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00年我参加高考,根据江苏省的考试规则,先填报志愿再参加考试。班主任基于平时的成绩,建议我对二本大学重点考虑,一本方面不做要求。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怎么出过远门,既然是瞎填,就选个远点的地方也好出去见见世面,再加上村里有人在陕西工作,就填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谁知当年考试发挥超常,我考了全班第一,超过重点本科线近30分,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被学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录取。当时该专业在江苏只招收2名学生,和我一届的还有一位是连云港的庄同学,目前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有人说如果先考试再填志愿,也许你可以考一个更好的学校,但我不这样认为,我相信冥冥之中有种力量,在拉着我往学校跑,就算不填不报,也会被调剂到这里来。
对一个老师心目中的二本学生来说,能考进西农是种幸运,是幸运女神的眷顾。四年后,她再一次地眷顾了我,让我的人生发生了第二次转折,让我能站在一个很高的舞台上,以整个行业的眼光,做自己喜欢的事,发挥自己的作用。我又一次相信,这是冥冥之中我和西农的情缘。如果不是西农校友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良好表现,我也不会拥有现在的工作。那是2004年的6月,我正在四处寻找工作,一边准备论文答辩。有天晚上接到电话,说第二天有家单位来招聘,让我好好准备一下。第二天,在学院书记的办公室里,两位招聘人员对我进行了面试,并翻看了我的成绩,基本同意录用我。问我还有什么意见。我不知怎么出口就冒出个待遇问题来。和我一起面试的几个同学脸色有了变化,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在这样的场合提出。还好,两位招聘人员温和地回答了我的问题,还给我布置了两个任务:一是要征求父母的意见,二是再让我仔细考虑一下,下午六点钟给他们回复。
工作后才知道,两位都是水保处室的领导,他们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西农毕业的人,这些人面对工作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这让他们感觉到这个群体的良好作风,继而体会到学校学风之正,从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学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于是,他们顶着压力,冒着风险,直接到学校招生,而我,就成了那个幸运儿。人生真的是富有戏剧性,当我苦寻工作不着的时候,一个好的工作却主动找了上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深刻含义。是的,此刻,我正是坐在前辈师兄们栽种的大树树荫之下,是在学校的光环之下。
后来,我在工作过程中还见到了很多校友,有师叔们,师兄们,后来还有了很多师弟。接触越多就越感觉,这是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工作的群体,彼此说到西农,仿佛就是说到了故乡一般亲切。当然,作为西农的学子,我们也格外注意,我们曾经是西农的一份子,我们就永远是西农的一份子,前人的树已经栽下,我们应该让它更好地生长,要让它开花,让它结果,让它能呵护更多的后来人。
那些永远值得怀念的青春时光
2003级校友 詹 辉
接到母校老师的电话,我是那么的荣幸和激动。母校今年80岁生日了,离开母校整整7年了,一个电话,把我的思绪又拉回了那影响我人生的青春时光。
2003年冒着绵绵秋雨,我第一次来到杨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的第一堂课是军训,军训期间,无比兴奋地第一次爬上了那古朴的3号教学楼、第一次走进了刚刚投入使用的现代化的8号教学楼、第一次走进昆虫博物馆、第一次聆听专家教授们的报告、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开学典礼……当然,第一次班会也是在军训期间的北校西区车棚里,第一次与我们班的其他30名同学见面了,每个人发言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03动医2班的兄弟姐妹们,还记得我们在老足球场收获运动会胜利的喜悦么?还记得我们在新体育场给我们参加校运会运动员加油的神情么?还记得我们去洛阳村小学支教么?还记得我们去渭河滩野炊散步么?还记得我们一起去水运中心滑旱冰么?还记得一起去周李村下乡干活么?还记得那些值得我们怀念的大学青春时光吗?
大学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时光。在大学,我们追逐梦想,并为之付诸行动,大学为每个人自我塑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毕业时,在送别我的一个很好的兄弟时,他告诉我:“哥们,你现在和四年前完全是两个人。四年前,你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如今,你已经是一个有理想并能为之奋斗的人,你还是陕西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这句话我体会很深,大学四年,我在西农这个平台上,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今天,再回想这七年的工作,我所运用的方法还是在西农四年时所塑造的——“诚朴勇毅”四个字的校训,一直在支持激励着我。
诚,在杨凌周李村里工作时,面对村民百姓不接受、不认可时,我和几百名西农学子用一颗颗赤诚之心,每周都到村里开展义务支教和帮扶活动,一年下来,他们认可了我们这群西农的学生是用心真诚干工作的,不是来耍花拳绣腿的,从那时起,我第一次认识到了真诚的力量。
朴,在澄城县富源村帮村里搞生猪产业时,因为村民认为西农的兽医本科毕业的一定会了不起,面对他们饱含渴望的眼神,我内心是有几分惶恐,为了不给西农牌子丢份,我在村里的猪场待了三年,不仅自己掌握了养猪的技术,还通过合作社推广了这项技术。当我的能力难以达到要求时,西农的老师是我的强大后盾,我感谢王晶钰教授亲自到村里为村民养殖户授课、感谢杨增岐教授无数次的解答技术难题。养猪技术的三年实践,让我知道只有朴实无华的行动才会收获更多。
勇,在澄城县庄头乡担任农业副乡长期间,要筹建澄城县万亩樱桃设施农业示范园,时间只有三个月,作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我能勇敢担当这个任务,是因为我的背后有西农,西农是我强大智力资源,王征兵教授亲自到澄城县来指导我们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通过王老师和高帅博士一个月的辛勤努力,澄城县万亩樱桃设施农业示范园十年规划蓝本出炉,成为澄城县第一个有规划的农业示范园区,并在全市现场观摩推进会中取得了全市优秀的好成绩。
毅,从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始,在农村做养猪技术员工作三年,县委组织部工作一年,担任农业副乡长一年,调任团县委副书记一年,如今再借调至团省委工作也快一年了,在这七年时间里,我的工作角色不断转换,但我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把每一项工作坚持做到最好的毅力,正是因为这个毅力,2008年获得了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2009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我感谢培养我毅力的老师们。
当然我最要感谢的是培养我成长的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一次走进西农和毕业离开母校时,我都看到了这样一条横幅:“今天你以母校为荣,将来母校以你为荣。”同学们,我们在西农读书时,她是有着80年厚重历史的农业名校,她还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当我们离开西农这个培养我们成长的平台以后,在完成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就是对母校培养的最好回报。
在母校建校8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普通的毕业学子,祝母校越来越好,祝老师们在学术上越来越有权威,祝在母校就读的学弟学妹们珍惜机遇收获更多,祝西农的毕业学子有更多建树!
终审:杨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