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12)80年沧桑岁月 难忘安吴堡

1938年5月初,我第一次跨进安吴堡,至今已整整83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始终没有忘记安吴青训班,因为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里程碑。

斗口试验站_副本.jpg
青训班曾于1937年10月在陕西泾阳县斗口镇于右任先生的农场举办  支勇平/图

安吴青训班是抗日战争时期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主办,为培养抗战救国青年干部的组织,于1937年10月在陕西泾阳县斗口镇于右任先生的农场举办,后迁至云阳镇,1938年初迁至泾阳县安吴堡,先后培养青年干部万余人,为抗日战争和党的建设培养干部做出重大贡献。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日怒潮汹涌澎湃,校内外充满了抗日救亡的歌声。我最喜欢的是《五月的鲜花》。歌词大意是“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遮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正顽强地抗战不歇……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那时我15岁,正在三原中学读二年级,但此时学校已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看到有些去了安吴青训班,我也约了两位同学一起去。我想如有可能,通过青训班可去延安上鲁迅艺术学院,因为我自小喜欢音乐、唱歌和绘画,上中学后又喜欢上了木刻。

安吴堡距离三原县只有十多里路,一个半钟头就走到了。到青训班后,我们先看了看,吃了一顿免费午餐后,我就报了名。我参加的是安吴青训班的第七期。从五月初开始,为期两个月。青训班的主任是冯文彬和胡乔木。青训班学员有老有少,大部分是学生,有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留学生,有工人、农民,还有少数文盲或半文盲。衣着简单,不少人穿草鞋,话语南腔北调。

与学习相比,青训班的学习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听大课经常在一个柏树林里,稀疏的枝叶遮挡不住夏日的炎阳。住的地方都是通铺,起初五六个人挤在一个炕,后来搬到一个大厅,还是睡通铺,但相对宽松。晚上还要轮流站岗。吃的也比较简单,但可以吃饱。六七个人就地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是米饭或馒头,以及一个用洋铁皮做成的菜盆,多是白菜、豆腐、豆芽等。

青训班的学习内容除了基本政治常识,主要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抗日军事问题(游击战术)”“抗日群众工作”等。在青训班的两个月,我不仅学习到抗日战争理论和政策,对共产党也有了进一步认识。有一天,连政治指导员让我到他的房间,简单谈了几句话以后巧妙地问我:“如果有人介绍你参加共产党,你愿意吗?”我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愿意”。过了不久,他通知我去一个地方,我与一位山西同蒲铁路工人并立在党旗和马克思像前,庄严地宣誓参加中国共产党。

几天后,我被通知晚上去一个地方听党课。房子里没有点灯,黑乎乎的。进门后脱掉了鞋子,然后找个地方蹲下。听讲的人看不清楚,估计有十多位。讲课人在楼梯上口,旁边点着一盏油灯,微弱的灯光看不到楼下的人。    

训练班结束前,给学员发了毕业证书。被称为“史上最激情毕业证”上印有这样几句简单而又充满革命激情和胜利信心的豪语:

“聚在这儿我们上了生命的第一课;

再会吧我们到战场上去上第二课!

我们将亲见祖国在血里得到自由,

我们将在灿烂的乐园里上第三课。”

青训班结束时,连政治指导员和我谈话,决定让我仍回三原中学继续学习,参加地下党工作。他告诉我用“洛文”这个名字和地下党联系。

回到学校后我一直牢记着“洛文”这个名字,并着急等待地下党和我联系。有一天,一位名叫袁杰的高年级同学(后改名王玉,曾任外交部国外某使馆参赞),问我:洛文你认识吗?我喜出望外回答了他,从此开始了我十八年的地下党生活。

1939年春,有消息说安吴青训班正在开一个大会,还有晚会。我约了地下党小组长高文衡同志一同去。可是我们去晚了,后来我们去青训班图书销售点,买了《共产党宣言》和《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政策》两本书,还得到一份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小手卷。《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政策》我包了书皮,小心地保存了70年,离休时把它和其他图书一并赠给了学校图书馆。

1939年以后的70多年里,我一直想念着安吴堡这个给予我政治生命的地方。无数次的遐想、梦境都无法满足我对安吴的向往,我决意在有生之年第三次再去安吴堡。

QQ图片20210406143056_副本.jpg

2016年,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夏初,我带领着两个同是共产党员儿子,一同前往安吴堡。除了想看看安吴青训班旧址,也想让他们接受一次党史教育。

从杨凌出发,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安吴堡。回想当年从三原县到安吴堡,十多里路步行差不多要花一个半小时。到了安吴堡,已没有了旧时的模样。找到青训班展览馆大门,因为是星期一,所以闭馆。多方打听找到了管理员,说明情况,管理员打开大门,房舍虽显老旧,却打扫得很干净,有些房间还挂着教务处、会议室、办公室等牌子,室内的挂图、板面、资料和少数实物可了解当年青训班概貌。

在一个不大的教室兼会议室里,我在一张桌边静坐了一会,回忆当年的青训班生活,一幕一幕情景涌上心头。临走时,管理员介绍我购买了两本史料《安吴青训班文献集(上、下册)》,翻看了一下,高兴地发现在下册第六章《安吴堡青训班精英谱》(学员名单)中有我的名字。

我一边看一边向儿子介绍青训班的历史,还拍了几张照片。

80年沧桑岁月,难忘安吴堡。

(熊运章,1923年出生,1938年加入共产党,1950年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部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教授、系主任、西北农学院副院长。该文为作者2018年5月5日所作)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