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我校数学竞赛何以大奖不断?

不久前,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陕西赛区获奖名单揭晓,在数学B类前18人中,我校占了8位,其中理学院2023级学生李仡泽以91分的成绩遥居第一。

时间再往前,在4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上,我校7名学生分别斩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3第十五届数学竞赛全国奖获奖学生和指导老师合影_副本.jpg
第十五届数学竞赛全国奖获奖学生和指导老师合影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组委会成员、北京大学冯荣权教授称赞说:“作为一所农业院校,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非常不容易,这也体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数学教学上的成绩。”

我校数学竞赛大奖不断,原因何在?

通力支持,搭建学科竞赛新平台

卓越成绩取得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和理学院一直以来对竞赛的重视与支持。

通过对多年竞赛培训经验的不断总结与深入研究,理学院于2017成立数学建模指导中心,不断加大投入,优化备赛条件,建立众多有针对性的竞赛指导团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完善培训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教师在竞赛中成长,学生从竞赛中受益,不断提高竞赛成绩。经过每年复盘竞赛组织经验,学院已形成从竞赛组织到培训,再到最后参赛的一套稳定有效的竞赛培训模式。

学校也在经费、奖励机制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为学科竞赛营造出良好的参赛氛围。

数学建模指导中心负责人郑立飞副教授说:“发展好数学学科竞赛,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平台。平台搭好以后,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场地,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推动学生个人成长。”

目前,我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已累计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获奖数量稳居农业类高校首位。

倾注心血,打造教研团队新标杆

“团队的老师们都非常拼,在做自己科研的同时还要兼顾教学任务和竞赛,压力很大,但我们都坚持下来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团队负责人、理学院数学建模中心副主任王婷婷教授介绍,刚开始学生参与度不高,参赛规模很小,团队老师们就想着不管怎样要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第十三届数学竞赛决赛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合影_副本.jpg
第十三届数学竞赛决赛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合影

经过宣传动员,2018年,全校数学竞赛参赛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次,这个数字逐年增长。今年,我校共有3150名学生参加预赛,参赛规模位列全国高校第四,同时荣获本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优秀高校组织奖一等奖。

随着参赛人数越来越多,培训教室不够用,团队老师们就想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最多有1000多人同时在线听课。在炎热的夏天,团队老师们依旧坚持纯板书,汗水浸湿了衣衫也毫不在意。在2017年,王婷婷老师就出版了一本教材《大学生数学竞赛指南》为备赛学生系统梳理了知识体系,比竞赛组官方辅导书还要早。每年竞赛结束,王老师都会组织团队老师一起研究复盘试题,总结重难点、易考点,为下一届学生准备充足的备考资料。

理学院院长吴养会教授说,学院很重视数学竞赛指导老师团队建设,内部经常会有相应的研讨,也支持教师们外出进行培训和参加交流活动,“只有首先提升教师的水平,才能够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于我们的团队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以点带面,达成数理育人新成就

“通过参加数学竞赛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奖状,还有知识和心理的双重进步。”回忆起一路走来的历程,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专业低年级组全国一等奖的李仡泽满怀感慨。他表示自己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是更加坚定了未来继续在数学领域深耕的决心,争取两年后能够获得硕博连读的资格;二是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实力,明年将会向数学专业高年级组国家一等奖发起冲击。

李仡泽是学校通过数学竞赛培养人才的一个缩影。2017年至今,我校数学竞赛参赛人数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了解数学竞赛并参与其中。除了理学院数学专业的学生外,机电学院、经管学院、生命学院、林学院等非数学类专业学生也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奖项,国家级奖项获奖人数再创新高。

1我校王浩浩同学(<span class=
我校王浩浩同学(右一)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数学竞赛决赛低年级组全国一等奖

“数学竞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不断尝试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带着扎实的数理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投入到各自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可以有效提升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吴养会表示,数学学科在新农科建设中提供着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工具,作为教学大院,理学院在做好全校公共数理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竞赛上的突破,打造“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农业新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复合型、新工科、新农科创新型人才,为学校“立德树人”建设书写新篇章。

编辑:张晴

终审:李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