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走进校友】(19)郑泽群:感恩母校培养

fb44dbe95b6f4fbc9b8db62d2d1fcbce_副本.jpg

走进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郑泽群研究员的家中,87岁的他早已将要捐赠给母校的照片和证书收集在一起供拍照,接下来的采访中,郑老师谈到求学期间辛树帜、虞宏正、石声汉、吴中禄、薛澄泽等老师对他的影响,几度哽咽,无限感慨地说:“西农,影响了我的一生,教给我为人民做好事的本领。”

老家在广东的郑泽群,1956年考入西北农学院农化系,他清楚地记得,从家乡到学校报到时正碰上下大雨,从火车站一路泥泞到了学校,感觉校园就是个大村落。 大学期间基本上他只吃6分钱的豆腐,从来都不敢买1角2分钱的炒肉片,2角钱的红烧肉。没有油水,一个月35斤粮食也吃不饱,“多亏班上女同学给我们一些饭票,吃饭问题总算解决了”。

“虽然条件艰苦,但西农的一批名师大家让我学到了真本事”,回忆起60多年前在学校的大学生活,郑老师如数家珍,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进校没几天,郑泽群和广东同学看见路边建筑工地的水桶结冰了,很好奇,就争相踩到上面,结果冰破鞋湿,大家哈哈大笑。这时,一位长者走过来, 询问他们是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的?得知一名同学是农学专业,他说:“要好好学学赵洪璋,他培育的‘碧蚂1号’对国家贡献很大。”得知我是农化系的,他马上说:”农化系名师多,要向他们多学东西。”后来才知道这位长者就是辛树帜院长。他是西农的伯乐,引进了很多知名教授,还经常聘请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名师来学校作学术报告。

大学期间,得知虞宏正院士在三号楼东边台阶教室给学生做报告,郑泽群拿着馒头一路小跑去占座位。当时,虞老师讲的东西他听得似懂非懂,但是有一点对他启发非常大, “你们都是学农的,一定要学好数学,数学对培养逻辑思维作用非常大。”

教授“植物生理学”的石声汉教授粉笔字写得非常工整、好看。讲课都是出口成章,没有多余的话,水平很高。“当时给学生讲DNA、RNA,我们不太懂,等到后来我搞科学研究的时候,接触到这些,联想石老师的讲授真是受益匪浅。”

教授“有机化学”的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吴中禄教授,他强调评价学生不能只看分数,鼓励学生动脑子,想象力要开阔,不要死读书。

对郑泽群影响最大的是教授“无机化学”的薛澄泽教授,他们做实验的时候,薛老师就在实验室来回转,“也许他注意到我是完美主义者,后来他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都放心让我独立完成。”通过开展相关实验,郑泽群学会了科学研究方法。


”硼污染研究”得到西安市人民政府表彰

1960年毕业后,郑泽群到西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土壤肥料、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研工作。当时国内科学界只研究汞、镉、铬、铅、锌重金属污染。一次调查菜农蔬菜受害时,他发现非金属硼也会污染农作物。20世纪70年代主持的“硼污染研究”为陕西省政府解决最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率先提出了我国农田灌溉水硼(建议)标准和土壤水溶性硼(建议)标准。 20世纪90年代受聘我校土壤农化系教授。

回顾自己求学工作历程,郑泽群强调:“做研究要保持好奇心,应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历届西农研究生在所里实习结束时,郑泽群都会在研究生本子上题写“好奇心是成功之母”的赠言,鼓励他们担当作为,勇于创新。

“西农给我的恩情让我终生难忘。”临别时,无限感念恩师的郑泽群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