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科研新进展】(八)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对小麦育种界而言,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一直是世界性攻克的科学难关,特别是雄性不育机理研究更是本领域的焦点与热点。日前,农学院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团队在小麦雄性不育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多年的研究,揭示出了小麦线粒体反向介导雄性不育的蛋白网络模型。相关成果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论文连接:http://jxb.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5/07/01/jxb.erv322.abstract),该杂志2015年公布的影响因子5.526。论文第一作者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生王书平,通讯作者为张改生教授。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团队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生理型不育系、遗传型不育系及其对应可育(保持)系三者小花之间,在单核早期和三核期的线粒体蛋白2-DE图谱中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首次构建了小麦线粒体反向介导雄性不育的蛋白网络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的验证。研究结果系统地反映了线粒体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雄性不育的网络关系,这对于从本质上揭示不同不育类型小麦的分子机理,以及多途径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课题和我校大型仪器设备新功能开发项目资助。

编辑:张琳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