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农,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初心,默默扎根西农通信事业一线,听从时代召唤,主动适应后勤综合改革,强化实战技能,夯实业务功底,在后勤改革攻坚战中化身多面手,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他们就是后勤通信服务中心机线员。
扎根一线 全身心投入
早上8点整,通信中心机线班班长师伟已经带着自己的队伍,收拾好“装备”,开着工具车赶赴工作点,他们的任务是给南校学生区更换损坏的弱电管道。
机线班的工作离不开专用工具车。机线员所使用的工具,无外乎钳子、梯子、熔接机、蝶形光缆等。可实际上,师伟他们的工具车上还装着水泥、沙子、砖头、钻头、洋镐等,和机线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土木工具,如不亲眼所见,压根想象不到机线员带这些工具干什么?
来到地埋现场,师伟和他的团队不再是机线员,而是施工现场的小工:人工挖沟、夯实沟内土方、铺设管道、回填土方、拌泥灰、搬砖头、传送水泥,施工现场的工作样样拿得起。放下钳子,拿起洋镐的机线员你见过吗?用机线员陈广辉的话说:“如今,不会拌沙土、不会挖沟填土方的机线员不是好工人”。说笑归说笑,现场工作气氛紧张而愉快,大家手拿肩扛,齐心协力,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像模像样。施工现场的泥水溅得大家满脸、满身,高挽的裤腿,沾满泥泞的裤脚,看不见本色的鞋子,机线员每次从地埋现场回去都会遭到家人的吐槽:“一个机线员,明明是靠技术吃饭,却非得做这下苦营生”。吐槽归吐槽,团队的家属非常支持和谅解,衣服照洗,饭照做。苦不苦?与泥沙为伴,爬高踩低;累不累?全年无休,师生的需求就是号令,随叫随到。师伟说:“打好后勤改革攻坚战,大家都憋着一股子劲,都想把事情做好,做到更好。
提高工作效率 激发潜能搞研发
创新是最大的生产力。顶管机,是通信工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机械化设备之一,属于非开挖施工技术。2018年以前,通信中心敷设弱电管道都是请专业公司完成,而租用定向钻机费用高昂,调度时间长,受路面宽度限制,校园大多数路段因宽度不足无法使用。同时,定向钻机施工后,产生大量淤泥,对周边环境、植被破坏严重,环境路面的复原费时费力。施工作业噪音大,也严重干扰了师生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没有一个符合通信作业的顶管机,成为影响机线员工作效率的一块绊脚石。
通信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敦宇说:“传统明挖方法路面破坏大、安全隐患多,我们必须想尽办法研发出一种能够满足我们作业的顶管机,这种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多年弱电管道施工经验,机线员们将视线聚焦到水钻机上,水钻机的部分功能能够运用到顶管机上。确定了目标,通信中心迅速组织人员多方走访,实地勘察行业内各施工现场,筛选出适用的水钻机,绘制图纸。先是购置了大功率水钻机,依照设计图纸加工方钢钢架,再根据校园通信设施类型,加工专用钻头,配置农用水箱、小型水泵。经过一系列尝试组装,优化后的顶管机安装调试后,终于投入到弱电管道施工中,不仅节省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了第一次尝试,一颗研发的种子深植在通信人心里。随后,经过不断摸索、尝试、实践,通信人先后自主完成了通信业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免跳接光交箱的线路排设,应急无线电中继台的架设,校园办公区固话“铜改光”的设计与施工等。
化身校园“美工师”
近年来,通信技术的更新升级导致业务数据量逐年攀升,各通信运营商逐步加大通信基站架设规模,在热点地区新建光缆、增容线路,加之校园网、校园安防监控的发展,导致校内部分老旧楼宇弱电管网不堪重负。为解决通信弱电管线杂乱无序问题,规范光缆布线,机线员摇身一变成为校园“美工师”,他们穿梭在南北校区,集中对楼宇的通信光缆进行修整。师伟带着他的团队,扛着梯子、带着工具包,爬高踩低集中拆除各个楼宇杂乱、废旧、乱搭的通信光缆和部分楼宇通信基站外挂发电线路,修补攒水、美化弱电引上线路并加固了校园监控线路。师伟说,这个活没有上下班时间,有些时候,需要断电断网处理,所以一旦上手整修,就要克服各种困难、加班加点,快速处理,不能影响师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通讯线缆“爬墙虎、蜘蛛网”的集中修整,扩大了校园弱电管网容量,消除了楼外安全隐患,更为推动绿色宜居校园建设、美化校园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机线员除了保障日常维护工作和各类通信工程项目外,还多次应邀为基建处设计弱电施工图和施工方案,完善弱电施工图纸,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多次应邀协助网教中心完成多起校园网光缆应急抢修,光纤传输损耗的判定与降低,网线的故障测试与排除等工作。这些不仅提高了机线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促进了通信中心的发展,还加强了业务交流合作,做到了合力共促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