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情系民生访基层  实践育人搭平台

——记我校“千村万户”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赴陕西榆林吴堡县调研队在宋家川镇寇家塬村对农民进行访谈


赴甘肃天水张家川县调研

  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在黄土高原,在江南水乡,在大漠戈壁,在革命老区,遍布中华大地的1000个乡村,飘扬着我校寒假“千村万户”社会调研的旗帜,留下了我校莘莘学子的坚定足迹。满怀青春激情的师生继承“经国本 解民生 尚科学”的光荣传统,秉持“实践出真知”的坚定信念,怀揣着对中国乡村和农民满腔热情,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乡村风貌、调研基层民生、体悟农民生活,展开了一场与中国农村和农民零距离接触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路上的苦难终将化作美好的风景

  “1月27日,中雪,甘肃静宁,来到这里看到了许多未曾见过的美丽风光,感受了零下24度的寒冷,体验到来自淳朴村民的无限热情。有人把我们当成是改变他们生活的积极力量,也有人把我们看作是舞文弄墨无一用的书生,其实我们是行走在蜿蜒山路上遇见搭载我们的好心人感动的说不出话的一群人,是当老人含着泪述说生活的不幸时会一起含着泪水的一群人,我们同情每一个村民的贫苦境况,也理解每一位干部面对现实情况的无奈,我们仍不忘初心,扶贫路上,我们在行动!哪怕是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最小的改变。”

  这是我校人文社会发展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倩在寒假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司桥乡席湾村调研结束后的切身感受。

  张坤,人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来自陕西农村的一位男孩,组建了一支赴甘肃平凉静宁县调研的队伍。活动前他们对当地政府的扶贫政策及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等要素,做了充分的准备。队员管佳佳回忆说:“被冷漠的拒绝和无视的情况也会时常出现,但我更多地感受到了农民的淳朴与善良,遇到的挫折也是一波又一波,我们也不断增强信心,克服各种不利条件。起初一位阿姨对我们不信任,回答问题时也十分谨慎,简单的几句话也就应付过去,不过在我们表明调研的目的和相关情况后,阿姨才放下戒备,与我们交心地聊了起来。”

  “我们一行5人到达司桥乡政府后,受到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当时正在收听关于扶贫信息的广播,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石桥乡精准扶贫的成效及最近几年新出现较多的因病致贫现象,一言一语中无不渗透着对扶贫事业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在接下来的扶贫过程中,他们将依据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精确的帮扶措施,以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不断提升精准扶贫的成效。”刘凡凡同学回忆起在司桥乡政府与工作人员交谈的场景。

用心聆听,走近农民生活

  胡川乡是张家川县的贫困大乡之一,下辖16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我校2013级经济学专业赵育龙带领团队率先来到胡川乡政府,向相关领导了解了该乡农村的分布情况及贫困村概况,选取胡川村、宁马村、祁沟村和张堡村四个贫困村为调研对象。

  “用心聆听农民的心声,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虽然调研过程中有许多的辛苦,但我们学会了以一种严谨的科研态度、科学的实践调查方法以及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项活动;同时倾听了民生疾苦,懂得感恩社会,对西部山区的农村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受,也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有了深入的体会和深刻的思考。”赵育龙说。

  林学院2014级林化专业孙少楠所带领的赴渭南富平县调研团队主要针对该地农村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相应的保障体制、地区产业结构、特点与贫困户的生存现状、消费结构和收入来源等问题进行田野调查和实地访谈。到达调研的仵新村,队伍走访了不同经济水平的多户人家,了解当地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并对农民相关的政策需求进行了解。“中国农村美丽的风景让人难以忘怀,这风景下又掩藏多少痛苦与辛酸,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政策实施,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并且能够深入农民生活,寻找农民的迫切需要,真正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通过此次调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锻炼了自我,增长了见闻,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孙少楠在他的调研报告中这样记录到。

  资环学院2015级水保专业的李贵带队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施行的扶贫政策,例如危房重建改造、农村牛羊棚补贴、低保政策、当地为鼓励发展畜牧业而施行母牛生小牛给予每只500元的补贴以及施行无利息妇女创业款等。同时,他们也了解到当地在某些政策施行的过程中执行不到位情况。李贵谈到:“通过调研,我们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保持着一颗温暖的心,在服务他人与服务社会中不断成长,各项能力也得到提升,这也是学校开展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扶贫路上,我们结伴而行,不遗漏任何一个贫困户,让更多的贫困家庭真正享受到实惠。”

“千里迢迢,了解乡情更为找寻自己”

  短短十来天的乡村生活,让学生们从新的维度思考自我。张坤觉得参加“千村万户”是自己第一次独立“走向社会”。赵育龙感叹:“一开始我想当然地劝说他们搞养殖致富,却发现他们连购买羊种的启动资金都没有……看到现实,才懂得改变农村的现状绝不像论文题上的高谈阔论那样简单。”

  今年寒假,学校集中组织了15支团队分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云南、河南、福建、重庆等地的贫困农村及1000名学生就近就便回到家乡的贫困地区开展以农村精准扶贫实施状况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今年首次启动的‘千村万户’项目与以往的学生社会实践不同,从‘考察’到‘调查’,摒弃了传统的学生组团赴外地走马观花的参观模式。参与‘千村万户’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普通同学,涵盖各年级学生,覆盖各院系。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时间和兴趣点,依据学校抽样的调研点自由组队,有明确的目的性。村庄调研也不是观光旅行,每个团队要提交100份标准化农户访谈问卷和一份整体情况的调研报告。

  参与设计调研问卷的我校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农村社会学博士何得桂认为:“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指导下投身农村实践,以专业素质去思考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不仅为学生搭建了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平台,同时也架起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的桥梁。团组织后期还应该搭建平台、建立机制,让去不同地点的不同团队能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真实的国情画卷。”

  为保证调查的规范性,学校团委给调研团队印发了《调查指导手册》,其中明确禁止“受访者自填问卷”、“在公共场所进行访谈”等,并给所有队员进行了专业知识培训。问卷提问覆盖了农民收入来源方式、农民对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民对扶贫政策的迫切需求、政策实施的现实问题、农民对扶贫成效的满意程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家乡发展建设等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不少同学运用课上学习的调查方法进行的首次实战。

编辑:王学锋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