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是我国苹果生产的最佳优生区,依托优越的先天自然条件和先进的后天科技支撑,庆阳苹果产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越,同时“庆阳苹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
6月19日,在庆阳市委、市政府,庆城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果业部门等领导的陪同下,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宣传部部长马宝收带领“2016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来到苹果之乡甘肃庆城县进行实地采访,深度探索西农科技示范的精髓,解答西农科技兴果的要义。
示范站挑起产业大梁
为推动庆阳苹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省外建立的首个苹果试验示范站落户庆城县。在前期充分论证、规划的基础上,已初步建成三大田间功能区和一个综合办公区。
我校驻站岗位专家赵政阳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示范站肩负“科学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科技交流与合作”四大功能。建站4年多以来,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了大学推广、产业链推广、媒体推广等一系列现代苹果产业推广模式,为庆城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模式。目前,已经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庆城苹果产业发展新格局,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也已逐渐成为“庆阳苹果”的一张靓丽名片。
赵政阳教授的技术团队作为果业领域顶级的智囊团,在应用和开发研究领域,不断解决苹果产业所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把科技论文写在陇东大地上。正是因为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有这样一支国家级果业技术团队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才使庆城苹果产业的发展旧貌换新颜,彻底改变了庆城人民的致富观念,也为庆城县精准扶贫写下了华丽篇章。
推动苹果产业发展的核心是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庆城县政府的科学决策和财政支持,使庆城县拥有发展苹果产业的先决条件,推动庆城县苹果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有了新期待。
间伐改造助推乔化成龄果园提质增效
庆城苹果主要以乔化栽植为主,果园郁闭、果实品质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苹果产业的发展。为此,庆城县借鉴陕西以间伐为主的苹果郁闭园提质增效改形技术,显著提高了苹果的产量与品质,果园的经济效益成倍增加。
我校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站长高华说:“乔化成龄果园的提质增效间伐改形技术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庆城示范推广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示范推广,推动了庆城县及庆阳市苹果产业发展观念的变革,激发了庆阳发展苹果产业的内在动力。目前,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甘肃省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庆城县间伐改形面积为全省第一”。
庆城县赤城乡李希恒的果园是乔化老果园间伐改造的典范之一。通过先隔行后隔株的两次间伐改造,使果园总体密度直接降低,光照条件得以改善,枝类组成发生优化,亩产量增加,果品质量提升,果园经济效益翻翻。果农李希恒说:“原来10亩果园总共400多棵树,年套袋量14-15万,年收入10多万元,间伐改造后,剩余170棵树,与同期相比套袋量增长30%,产量增长70%,增幅是135%;果园的毛收入40多万元,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与间伐改造前相比,纯收入增长了20多万元,增幅200%”。果农喜悦的表情流露出科技的神奇力量。
优质苹果苗木基地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石
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苹果产业的发展。以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为载体,庆城苹果试验站建立了庆城县蔡家庙乡优质苗木繁育技术的集成示范基地,实现了良种苗木“本土化”,基本满足了庆城县苹果产业变革对优质苗木的需求。对拉长庆城县苹果产业链条,推动果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驻站专家刘振中副教授介绍,庆城县蔡家庙优质苹果苗木基地,占地500多亩,投资1050万元,育有最新名优品种‘瑞阳’、‘瑞雪’及烟富3号等富士系列品种。该基地是截至目前庆阳全市乃至甘肃全省科技含量最高的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基地的建设,探索了“政府扶持、合作社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快了庆城县苹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步伐。
矮化密植引领未来果业发展
矮化栽培模式是未来引领庆阳苹果产业的首选栽培模式,具有管理简便、果品质量好、产量高、易采用机械化栽培等诸多优点,对推动庆阳苹果产业由传统的栽培模式向现代化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据试验站驻站专家高华副教授介绍,2015年末庆城县苹果栽培面积达到28.7万亩,矮化苹果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3.5万亩,在甘肃栽培面积为全省第一。旱地矮化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1 年保成活,2年促旺长,3年初结果的目标,一场苹果产业的变革正在发生。
庆城县南庄乡丰台村千亩苹果矮化密植示范点农民技术员黄永宏说,“旱地矮化栽培已被果农所接收,3年生树就开始挂果,农民看到了希望,栽植积极性很高。对他们50-60岁的农民来说再也不怕打工没人要,以后自己给自己打工”。
苹果试验示范站对旱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成功示范推广,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了以南庄、庆城、玄马、卅铺、马岭等乡镇为主的3万余亩旱地矮化苹果绿色生产带,县城东北部乡镇将再建10万亩矮化苹果生产基地。矮化栽培进程明显加快,庆阳苹果产业“后发优势”明显增强。
通过“2016走出杨凌看示范”记者团的实地采访与调研,再次通过实践证明我校赵政阳果业技术团队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对庆阳苹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同时他们也积极响应了习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将论文写在了陇东大地上。
编辑:张琳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