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断增加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设立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专项、成立西部发展研究院和六次产业研究院、提高项目和成果奖励力度、对优秀人才特殊支持、设立软科学研究项目等一系列支持措施,调动了科教人员积极性,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十二五”期间,我校社会科学获得长足进步,取得重要进展。
科研项目明显增多,到位经费明显增加。“十二五”期间获批各级各类项目554项,到位经费3481万元。同比“十一五”期间获批项目281项,到位经费1218万元,分别增长97%和186%。2015年,学校社科到位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实现历史性跨越。
重点项目数量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2项。同比“十一五”期间获批的5项、12项,分别增长240%、167%。
教育部重大项目实现零突破。2011年,我校樊志民教授主持申报的《中华农业文明通史》项目获批,经费80万元。该项目是我校获批的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零突破。2015年,我校赵敏娟教授主持申报的《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构建:全价值评估与多中心途径》项目获批,经费80万元。该项目是我校获批的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
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实现突破。2015年,我校申报的“陕西现代农业与农村发展协同创新基地”获批,成为首批进入的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是我校获批的首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重点研究基地。
编辑:付文婷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