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转载《人民日报》:“七月鲜”让新疆枣业更红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人员选育推广新品种

从一公斤8元到16元 新品种让农民收入翻倍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戈壁滩边缘,分布着成片郁郁葱葱的枣林。新疆红枣产量占到我国大枣产量的1/3,又因光照充足,利于糖分积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枣树成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树”。然而,近些年新疆大枣也面临着品种结构单一,种植效益下滑的困境。

  阿克苏市是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所在地,一直有种植红枣的传统。兵团职工李世海种了十几年枣,可最近几年,他遇上了丰收不增收的难题,“过去一直栽培‘骏枣’和‘灰枣’两个品种,市场行情看低,去年1公斤才卖到8元。”

  和田地区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6队的枣农阿依仙古丽感同身受。“上门收购的枣商少了,收的标准更严了。全家生活都指望这片枣园,这可怎么办。”

  “我们赚的都是辛苦钱,枣树高而多刺,枣子小、数量多,不好采摘,费时费工。收获时,在树下铺一块塑料布,对着枣树又摇又敲,一天下来,全身酸痛。”阿依仙古丽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枣农们尽快种上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府的协助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昌吉农业(红枣)综合试验站正式建立,并组建红枣推广团队,积极开展“七月鲜”等大枣新品种试种,陆续在阿克苏、和田、喀什、巴州等区域建立了品种示范园。

  改了品种,枣农们的难题迎刃而解。“根本没想到,种红枣有这么多讲究”。阿依仙古丽家的红枣在今年的品质筛选中,大直径的特级枣产量翻了一番。

  “新品种果实大而光滑,果肉味甜,干枣售价达到了16元/公斤。而且果树矮小,果农站在齐腰的果树前,伸手就能采摘,可省了不少力气。”李世海说。

  几年来,新疆红枣推广团队成员在各大红枣产区奔波,开展技术指导,目前“七月鲜”在新疆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

修剪、施肥全程指导 手把手教农民新技术

  说起“七月鲜”的选育过程,红枣推广团队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王长柱回忆:“上世纪90年代,在陕西合阳孟庄乡偶然发现一户人家的枣口感好、核小肉多。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第二年开春,王长柱又找到那棵枣树,取种在富平、高陵等地开展实验。

  随后,科研团队在江苏射阳、云南宾居、内蒙古通辽、新疆呼图壁等地开展长达10年的试种,好的品种加上好的技术,最终在2013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因为是在农历七月成熟的早熟品种,王长柱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七月鲜”。在广泛的区试中,王长柱发现“七月鲜”在南疆表现最好,可以鲜干兼用。于是,他把推广重点转移到南疆地区。

  新品种选育充满艰辛。在陕北栽培试验时,枣树病害十分严重,经过反复观察、实验,邀请不同专家会诊,终于发现是研究人员把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混淆了,药虽只差“一味”,结果却差之千里。找到病症,坏果率从40%降至5%。

  “品种选育工作就像老中医看病,一定要望闻问切。”继“七月鲜”成功培育后,王长柱乘胜追击,又在2005、2008年培育出省审品种“阎良脆枣”和“蜜罐新一号”。

  培育新品种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把技术教给农民。托合提·伊斯马伊力是喀什英吾斯坦乡17村有名的“红枣大王”,他一直很关注红枣栽培技术,有一次托合提骑摩托车跑了10公里,邀请专家去他家的枣园看一看。打那以后,专家从生产管理、肥料使用等方面提供了多次培训,教会了他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他家红枣品质也越来越好。“这让我意识到,想种好地还是要靠科技。”托合提说。

  “专家太操心了,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替我们考虑到了。他们只要在阿克苏,几乎天天来地里,我们互加了微信,随时保持联系,说不清的,拍张照就行了。”李世海的妻子张忠芳说:“去年我们20亩地卖了6万多元,今年收入估计能翻倍。”

名牌少,产品附加值有限 产业做强还需补上短板

  对于红枣推广团队来说,推广一个新品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障碍。团队专门邀请哈萨克族青年教师哈丽娜加入。有了她的翻译,团队成员可以对少数民族枣农进行详细指导。

  “和老师们在一起学了很多。年底收获时,专家还帮忙和客商联系,现在很多兵团职工都准备砍下原来品种,改接‘七月鲜’呢。”兵团技术员杨灿说。

  龙头企业也开始行动。“好技术能帮助农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昌吉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站企业合作方总经理宋秀宁说,试验站已建成“七月鲜”原种采穗圃200亩,每年可提供优质“七月鲜”接穗300万支。他表示,公司将继续对采穗圃进行改造,扩大规模,推出更多新品种。

  试验站站长韩刚从小在新疆生活,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我能深深感到群众对知识、技术的渴望,我们在技术、资金方面有优势,有能力带动他们致富。”

  有了好果子,被消费者认可才是硬道理。“七月鲜”特级、一级、二级的果子能达到80%以上,而且这个枣制干后,皮薄,肉细,口感香甜。但好产品如何卖出好价格成了摆在推广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初加工,建立清洗、分拣和包装生产线,同时要帮助农民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鼓励企业与农民签订收购协议,发展农村电商。”王长柱说。

  新疆作为边疆地区,物流、人才、资金等存在短板,影响市场开拓。王长柱坦言,虽说新疆大枣在市场上名气不小,但是名牌少,还有“内鬼”冒充,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有限。未来应该加大对边疆地区的扶持力度,在完善初级加工的同时,实现精深加工,促进大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七月鲜”造福新疆各族枣农,王长柱已从一个毛头小伙子熬成了一位60多岁的老专家;哈丽娜也从一位农技新秀成长为红枣技术能手……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怀着这样的信念,“农民们丰收的笑脸,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回报。”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