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十年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的坚守

   近日,一场题为《Evolution of Life and Biomathematics》的“生物数学最新进展”学术沙龙,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时互动的学术沙龙新模式,深受师生们的喜爱,进而从讨论中激发出一些新的问题和值得研究的学术方向。

  这是今年第五场“生物数学最新进展”学术沙龙活动,也是理学院赵斌副教授主持主讲的第96场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从2006年10月21日第一次学术沙龙开始,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已经举办了10个年头了。

  10年来,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风雨无阻,逐渐成为生物数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尤其是自2016年5月12日以来,我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大力支持青年教师举办交叉学科等相关领域“学术沙龙”活动之后,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在凝聚交叉学科学术氛围、开展生物数学学术合作交流等方面更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开展之初,主要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的,无固定发言人,存在话题较杂,没有主题发言人,不利于讨论的深入等问题。因此从今年开始逐步将生物数学学术沙龙的形式改成由主题发言人进行主要发言,然后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的形式,使生物数学学术沙龙不仅有生物数学教学经验的分享,而且促进了生物数学学术能力的提升,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等特征。

  事实上,赵斌副教授今年创办“生物数学最新进展”学术沙龙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作为担任《生物数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赵斌副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由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存在着较大差别,许多同学在读研之后都面临着调整学习方法、转换研究思路的困难。

  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路径,研究生们在入学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会觉得学术研究的境界高不可攀,从心理到思维状态都存在着“不得其门而入”的苦恼和迷茫。生物数学学术沙龙的形式让赵斌副教授找到了突破口。在赵斌副教授看来,生物数学学术沙龙实际上是一个自由组合而成的“生物数学学术共同体”,具备了生物数学主题选择的针对性、讨论内容的集中性、思维状态的对话性和心理感受的平等性等优势。

  在生物数学学术沙龙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校内外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切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生物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认识、感受、矛盾和困惑,在一种你来我往的讨论状态中激活思维、形成“头脑风暴”,从而达成思想视野、学术方法、思维能力等多方面的有效培养与迅速提升。

  除此之外,从生物数学学术沙龙参与人员来看,最初主要是理学院的生物数学教师与研究生,随着沙龙的顺利开展,热烈的学术气氛渐渐吸引了其他院系和校外的研究生、教师的参与,目前甚至在国内高校生物数学研究圈子中已经小有名气,提升了我校生物数学在研究界的知名度。

  从内容上来看,生物数学学术沙龙不仅有直接和生物数学教学有关,旨在提升生物数学教学质量的主题讨论,而且有“生物数学最新进展”等研究性主题讨论,内容丰富。自2013年起还增加了《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简报》的内容,通过总结当次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的主题讨论情况,形成文字,一方面使沙龙参加人可以借以回顾,另一方面可以使没能来参加的老师了解情况,提高参与感,看了《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简报》后如感兴趣,会主动联系讨论相关问题,无形中也有力地提升了生物数学学术沙龙的学术气氛和科研主动性。

  多次参加生物数学学术沙龙的我校张小莺教授和生物数学方向研究生梁礼春等同学认为赵斌副教授富有逻辑的推导演绎讲解与回答,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让师生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捕捉到了学术的火花,沉浸在学术讨论的热烈气氛中,享受着学术思考带来的快感,激发了他们在研究方向上的新思路。

  10年来,生物数学学术沙龙从仅局限于理学院(旧)内部的生物数学兴趣小组讨论起步,发展到邀请校外专家参与,再到国外交流,不仅内部交流,还加强内外交流,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姿态。生物数学学术沙龙建立伊始就旨在改变教师们科研工作单兵作战的现状,通过十年的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尤其是自今年以来,生物数学学术沙龙进行了制度创新,逐渐形成了一支基于“生物数学最新进展”共同主题、基于共同研究兴趣的研究团队。不仅如此,还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时互动的双语学术沙龙新模式进行学术讨论,了解生物数学学界动态,加强生物数学学界交流。

  经过十年的沉淀和积累,生物数学进展的学术沙龙文集即将出版。这份沉甸甸的文集,既是对以往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活动成果的梳理和纪念,更是对未来生物数学学术沙龙开展和师生研究路径的规划和指引。赵斌表示,生物数学学术沙龙会继续前行,将生物数学学术沙龙整合成院内院际交流、校内校外交流、学科内学科间交流的优质科研成果孵化平台。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