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学思践悟二十大】(5)陈玉林:赓续创新耕读教育传统 践行知农爱农人才培养

赓续创新耕读教育传统 践行知农爱农人才培养

进入新时代,步入新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耕读教育,为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读教育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和教育部《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深刻认识和把握耕读教育基本内涵,创新开展耕读教育实践,探索“六个一”耕读教育新范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深刻理解耕读教育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以立基,读以明道。农业生产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延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精神关怀和人性认知,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仓廪足,然后知礼仪”。农业生产的剩余促进了以读书为业的士阶层的独立与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承的主要力量。“耕”“读”并举,“耕”“读”结合,耕读作为我国农耕文明的生活图景和文化基因,塑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视野和格局。“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耕读教育作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延绵数千年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密码”,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智慧精华,需要传承创新。

二、把握认识耕读教育的时代内涵

耕读教育是高等农林教育的自然方式,涉农高校始终践行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传统。科技进步,时代变迁,在农业生产力相对发达,农业产出较为丰富的今天,耕读教育的古今内涵有了区别和差异,但在哲学属性和理念上,都属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畴,古今一以贯之。新时代涉农高校推进耕读教育,不是简单地开展科学知识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而是将二者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其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新时代,涉农高校开展耕读教育就是要以扎根“三农”为关键、以培养知行合一为重点,把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着力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开展情怀使命、价值追求、生命与人文艺术教育,强化学生耕读文化学习,增强学生爱国爱民之情怀。

三、探索实践“六个一”耕读教育新范式

加强和改进耕读教育,关键是把握育人导向、聚焦时代发展、坚持特色优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在传承中创新,构建实践“六个一”耕读教育新模式、新范式,培育知农爱农高素质新型人才。

一是坚定一个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三农”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聚焦未来农业发展,构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的西农模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融入一个体系。将耕读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等活动中,统筹推进,切实提高耕读教育实效。建设“思政课+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思政教育新体系,建设与农业大学使命担当相统一的大思政格局,引导师生勇担强农兴农使命,努力培养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学校74%以上的毕业生在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等涉农领域服务,4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西部工作。

三是建起一套课程。建设了一批具有农林特色和品牌效应的一流课程和教材;实施场站创新实践教学功能提升工程和“双百”实践项目,将189个实践项目纳入培养方案;设置农业发展与政策法规、生态环境与人类命运等八大模块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开出《中国三农问题》《乡村振兴与公共治理》等10门“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以及《现代农业概论》《中国农业文明史》等一批农学经典课程;编写出版《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概论》教材。全方位展现中华民族农业、农村、农民的伟大发展历程与璀璨文化以及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弘扬和传播中华农耕文明,塑造和培养学生“三农”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四是持续一项实践。建校之初,学校就“未建系组、先建场站”,奠定了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学校持续开展四年不断线的劳动教育与实践,打造了具有西农特色的“三夏劳动”等实践品牌。学校成立综合素质教育学院,将“三农情怀”贯穿于素质教育全过程,探索一、二课堂协同育人新模式;设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全面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我国高校中率先全面系统开设劳动教育理论必修课,搭建起大一“基础理论+特色活动”、大二“农耕专题+劳动实践”、大三“专业实践+劳动教育”、大四“就业创业+劳动教育”、研究生“科研创新+劳动教育”为主的分层分类、本研贯通的劳动实践新体系。

五是练强一支队伍。持续开展新进教师和高层次人才理想信念与国情校情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引领;在全国首创开展中青年教师驻点实践锻炼,900多名青年教师陆续到场站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锻炼;实施产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首批聘任5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涉农行业、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人员作为产业导师。形成课程、学生、教师“三进农业一线”的农耕教育新格局,教师实践能力和服务“三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六是建立一批基地。在延安市、韩城市等地分别挂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河庄坪耕读教育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城耕读教育基地”等,依托项目实施、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举措,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当地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在校园周边和陕西省内建设了4万多亩自有的、与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密切相关的农场、林场、农业试验站,依托场站进行实地教学、科研和耕读教育,让教师、学生把目光聚焦在农业生产一线最现实的问题上。突出产学研办学特色,强化农科教协同育人,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对接项目,对接平台,对接团队,共建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如依托葡萄酒学院,采用“高校+政府+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的运行方式,组建中国葡萄酒产业学院。

“十四五”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紧密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求,聚焦学校四大学科使命,围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进一步加强和系统推进学校耕读教育,完善机制、丰富载体、拓展内容,打造农林高校耕读教育品牌,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林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