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重岗位知识的学习和总结,不仅提高个人的技术能力,还带动团队共同成长;他爱研究,爱动手,他的小创意,为节约型校园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是一名党员,参加工作数十年始终践承诺亮身份,坚守一线,他就是后勤维修中心抢修班班长王文喜。
夜半奋战 平凡岗位显担当
“合闸送电那一刻,心里忽然就觉得踏实了。”恢复供电后,王文喜对同事说。今年6月22日18:40分,农科大楼园艺学院突发电力故障,回家路上的王文喜接到抢修任务,迅速掉头赶赴现场,和同事一起对配电室内各线路逐个排查,定方案,断电……次日零点20分,供电恢复正常。
7月5日21点,动科学院一层西北角地沟阀门破裂,大量漏水流入地沟,地沟里的水已经齐腰深,阀门处的漏点还在往出喷水,接到通知的王文喜赶到现场,毫不犹豫跳入水中,争分夺秒紧急抢修,次日凌晨2时左右,供水恢复正常。
夜半奋战,早已成为抢修班人员最常见的工作状态。
除了抢修任务,王文喜还承担了校医院、水保所、原附中所在区域的日常维修工作,24小时待命,常常是下班路上被招回,端起饭碗又放下,刚睡下又起身。“我是党员,一线岗位就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只有尽了心,我才对得起党员这个称谓,对得起胸前这枚党徽。”王文喜对家人说。
小改革 节约大成本
我校办公楼、教学楼男厕小便感应器大部分是使用干电池控制,一年大约需要更换3000节电池,如电池耗尽感应器失灵,会造成“跑冒滴漏”现象。王文喜通过研究小便感应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多次现场查勘、反复实验,最终用电源直接控制,把交流改成直流,220伏变6伏,既节省了电池,也避免了“跑冒滴漏”造成的资源浪费,目前已改造完成理科楼、食品葡酒楼300余个小便感应器。
学生公寓拆下来很多旧风扇堆放在库房,有些是因为电容损坏、有些是齿轮磨损导致转速慢、“不摇头”等故障。他通过自学、摸索、查询,在没有维修任务的时候,一头扎进库房开始琢磨起如何废物、旧物再利用。当插头插进插座,风扇又重新转起来的时候,王文喜笑了。
“咱就是个维修工,干的就是本职工作。”多年的维修工作,他很少想哪些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哪些是无私奉献。干一行,钻一行,凭着这股钻劲,使原本电工出身的王文喜变成了今天集瓦工、管道工、电焊工、油漆工为一身的全面手,并竭尽所能,发挥所长,通过一名维修工人的双手和智慧,为节约型校园建设,实实在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王师,葡萄酒学院楼上空调线路故障,我半天都查不出问题,还得麻烦您帮忙看看”。“王师,信息楼维修完了,一层总水阀关后再打开就不出水了,咋弄都不行,您能不能帮我看看……”有“疑难杂症”找“王师”已经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
近年来,学校加大对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对维修工作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文喜首先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量,同时通过实践摸索,掌握更多、更新的线路、照明、变压器等装置的运行和维护知识。他先后利用工作之余自制了漏电保护器、断路器等教学用具,对维修过程中常见问题编制了培训教案,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对维修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把自己所学、所知向同事倾囊相授,分享工作经验,帮助和带动团队快速成长。
“只要大家维修水平都提高了,咱们中心的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师生也能认可咱们的工作了”。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热情投入,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难题”和新事物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今年8月,维修中心承担了化药学院实验室通风系统改造任务。白天,王文喜安排好日常工作常驻施工现场,与施工方共同围绕通风问题,对风机、风阀、风机管道等附属设施,从运行、维护等方面深入勘察、分析、研究;晚上,他针对涉及到实验室通风系统的相关问题,查资料问百度,不断学习、摸索、总结、梳理。“实验室的供风系统包括定风量,双稳态和变风量,通风柜进口风速应在0.4-0.5m/s之间……”当改造任务完成时,王文喜此领域专业知识学习“结业”。
作为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他既没有多高的文化,也没有过人的智慧,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用他的朴实和热情,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校园的水电维修一线工作中,用行动践行信仰,诠释西农精神。
编辑:王学锋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