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新时代 新作为】(9)邓谨:开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新征程

  十九大报告贯穿的一条鲜明主线是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闪耀着的一个思想灵魂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着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开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新征程,就是要把学院的经常性工作和发展思维统一到十九大精神指明的方向上来,统一到中央和校党委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要求上来,学懂弄通,定位新的发展思路,探索新的着力点,埋头苦干,抓出成效。

  一、推进十九大精神“三进” 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

  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如何让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内化为青年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2017年10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时,就部署了十九大报告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五门课程以教研室为单位关于“三进” 进行了多次研讨, 就“进什么,如何进?”形成了初步共识。在课堂讲授中几乎“零时差”率先实施,得到了全体学生的欢迎,满足了学生及时了解并认识国家发展新论断、新思想和新举措的兴趣和热情。

  第一,围绕“进什么”,深入学习和研究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懂才能真信,传道先要明道。伟大的思想既是民族前行的内力,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引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学生在历史和现实的伟大实践中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力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武装头脑,去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方略和新举措,来一场“大学习”,不断深化研究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教学内容无缝对接,积极完善和构建课程新的教学体系,苦练内功,提升教师理论素养,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故事”和“生活故事”,率先做好“最先一公里”的转化和进入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思想力。

  第二,围绕“如何进”,打好教学方法攻坚战。天边不如身边,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实践的方向和准则。围绕继续深入推进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改革,搭建“教”与“学”的共同体,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和生活体验,适应学生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通过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最终使学生对十九大精神能“思”会“想”,真正弄懂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意义”, 产生“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效果,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深化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思想,新时代产生新思想。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引。为了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校师生头脑,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承担起我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使命与担当,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远意义;领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内涵、基本方略及其重大意义。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实践智慧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 围绕十九大报告对“三农”问题的战略规划,开展特色研究。一是凝练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城乡均衡发展、充分发展研究方向。二是对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研究。在以上两个特色领域形成一定研究优势之后,总结梳理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其所包含的科学内涵、问题领域和目标设计等,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操作的路径举措,形成我校的优势领域,发挥智库作用,为理解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言献策,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拓展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影响,为建成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打下基础。

  三、协同创新,画好十九大精神教育工作的同心圆

  2017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指出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观望者和反对派。高校和学院落实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政课教师的事,全校必须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协同创新,建构十九大精神教育大格局,同心同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教学内容研究和方法改革提高教育实效性,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传播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把十九大报告精神与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因时而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激励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坐标中的中国,担负起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第二,其他各门课围绕立德树人,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自己的课程讲授和学科建设中输入十九大精神,与主渠道主阵地同向同行,同愿同行,产生育人合力。能否推进十九大精神“三进”,关键在教师。十九大精神要贯穿学校教育始终,必须抓好所有课堂,培养好全部教师,做到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第三,更加注重风清气正,积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外的育人功能。以学校现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读社”、“思想政治教育导师”、“青马工程”、“第二课堂”、“学习社团”、支部建设等为平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围绕十九大报告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思悟践行,努力开创为用十九大精神课堂育人、党建育人、社团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新局面。

  四、精心宣讲,凝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

  十九大召开以来,学院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与安排,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教师先学一步,积极研究和推进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已经同干部群众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的宣讲30多场次,回应干部群众关切,反响热烈,承担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十九大精神宣讲方面主阵地的使命和责任。精心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更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第一,组织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备课,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需要通过学习来多思多想、运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相结合的方法,来准确领会深、领会透。结合师生关心的问题,现实发展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准确宣讲,切忌割裂的、封闭的、空洞的说教。

  第二,由全面讲走向深入讲,专题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讲好十九大精神,关键是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引导全党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激发全党全国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澎湃动力。

  作者:邓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