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凤岗通讯社学生记者聆听西农精神

  

  3月20日晚,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祖书为凤岗通讯社学生记者讲西农精神。

  报告会开始,闫祖书首先对党委宣传部2017年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了宣传部全体老师和在座各位学生记者的辛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支撑我们做好工作的动力来源,那就是“西农精神”。

  闫祖书说,“西农精神”的形成,是建校80多年来,一代代师生秉承“诚朴勇毅”校训、“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办学理念和“树德务滋、树基务坚”教育理念,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以振兴华夏农业文明、推进农业现代为己任,立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推动旱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写照和人格化身。

  “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及内涵”。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就要有一流的文化,更要有一流的精神特质,这是一种无往不前的精神动力。“西农精神”的提出经历了长期酝酿的过程,2017年在庆祝康振生、邵明安荣膺两院院士的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李兴旺书记提出了“扎根杨凌、胸怀社稷;脚踏黄土、情系‘三农’;甘于吃苦、追求卓越”的24字“西农精神”。

  闫祖书说,“西农精神”的24字是一个完成的表达体系,从坚定信念、高尚情怀和实干精神等三个方面,生动回答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情怀和抱负。在“西农精神”阐释的过程中,他运用列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对“西农精神”内涵进行了充分的解读。他认为,“扎根杨凌、胸怀社稷”是“西农精神”的源头和本质特征,体现了师生立足于偏僻小镇,传承古代农耕文明气度,为谋求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的理想抱负操守。“脚踏黄土,情系三农”是“西农精神”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师生立足于西北广袤黄土地,培养推进中华农业的建设专门人才,致力于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信心。“甘于吃苦,追求卓越”是“西农精神”的风格和境界,体现了师生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坚守“小地方”,实现“大作为”的工作作风和做事境界。

  闫祖书强调,你们作为青年学生,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是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的一代。希望在座的各位学生记者能认真学习领会“西农精神”的内涵,在传承弘扬中丰富和完善“西农精神”,并以“西农精神”的践行为标杆,承先辈之志,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继续为旱区农业现代化贡献西农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